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

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

ID:25895211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3

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 _第1页
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 _第2页
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 _第3页
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 _第4页
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打击违法犯罪,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裁判是非曲直,维护合法权益的神圣职责,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这一性质决定了人民法院应当是最公正、最讲理的地方,同时决定了司法公正、社会公正在法院是最后一道防线。法院审判工作最终是用裁判文书表现出来,向当事人展示,向社会展示。裁判文书的内容体现了法院讲法、讲理、讲情,最终实现公正。通常法院的裁判文书讲法、讲情、讲理在文书的主文部分。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官们开始在裁判文书

2、尾部以法官的身份附上“法官后语”,以发自法官肺腑的忠告和劝解。笔者认为“法官后语”虽不具有法律效果,但具有一定的社会效果。如:许某在丈夫车祸死亡之后,拿到了死者单位给付她的补偿款8.1万元。公婆要求许某返还部分补偿款。根据实际情况,某法院判决许某给付公婆1万元,补偿款虽然得到了法律上公平分割,但公婆与儿媳之间由于诉讼而引起的亲情创伤一时难以修复。承办该案的许法官为了追求更好的社会效果,把法理与情理融为一体,在裁判文书后面附加这样一段“法官后语”。“金钱无法代替感情,摒弃前嫌,真诚以待,重修亲情是本案当事人及原告子女今后应当深思的问题,也

3、是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当事人收到裁决书后,被告许某在裁判文书末尾看到这样一段循循善诱、意味深长的话,感叹万千,立即履行了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又如某法院毛法官在对两名凶残的未成年的被告人的裁判文书后写了这样一段义正词严、发人深省的法官后语:“虽然你们尚未成年,对法律知之甚少,但面对素不相识的同龄人,竟会如此凶狠的将其活活打死,难道几年的徒刑能赎回一条人命吗?如果你们还想重新做人,不要忘记自己犯下的致人死命重罪!”,法学论文《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对上述两例“法官后语”适用的对象各有不同,对许某一案,“法官后语”重在

4、教育转化,对两未成年人一案,“法官后语”则重点给予鞭挞谴责。这也是“法官后语”的两大主要内容。笔者了解到“法官后语”这种做法在英、法等国家和地区长期普遍存在,香港地区法官也有采用。某法院是在全国法院中率先引入这种做法,值得借鉴。裁判文书一般而言,是法官裁判案件全过程的反映,主要通过逻辑推理,运用法律来惩罚犯罪,解决纠纷和需要给予一定法律伦理教育的民事纠纷的当事人,有针对性地依法进行教育、启示、谴责、训诫、惩罚,增强裁判文书的说服力。“法官后语”可作为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承办人负责拟稿,由审判长核稿签发。“法官后语”水平的高

5、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理解。因此“法官后语”要确保在法理上讲的明白,情理上讲的透彻,道理上讲的清楚,文字上要简洁流畅,充分体现法官的法律水平和社会阅历,要做到以理服人,决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笔者认为,现行三大诉讼法没有规定法官“法官后语”的运用,但当前“法官后语”的适用确实是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以加强裁判文书的论证说理为核心内容的裁判文书改革的有效形式,一段好的“法官后语”的作用对于审判工作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为了确保“法官后语”的质量,笔者认为必须掌握四个环节:其一,必须从实际出发,渐进而行;

6、其二,只有严格依法裁断,没有法律障碍,当事人情绪稳定,不存在矛盾激化的案件,方附署“法官后语”;其三,只有确实不宜放在裁判文书正文部分,不同于司法建议的内容,并且是合议庭多数法官的群体意志的内容,方可作“法官后语”。其四,不搞一哄而上,不推行硬指标。这样才能使裁判文书的“法官后语”娓娓动人,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总而言之,“法官后语”是人民法院合议庭人员、主审法官在审理完结案件后,书写裁判文书时,综合全案案情,针对裁判实体的主要内容,以表达合议庭人员、主审法官动之以情、言之以理、绳之以法,直接影响着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理解,附加在裁判文书后

7、的心里话。浅谈裁判文书附署“法官后语”适用2  第2篇浅谈小学数学的互动型教学研究  〖预览〗浅谈小学数学的互动型教学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交流是加强师生、生生情感沟通的最主要方式,它对于开放学生心灵、彰显学生个性,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等都有很大的帮助。互动型教学方式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为基础,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有积极作用。加强师生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生生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虚

8、心请教的好习惯,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价值观,扬长避短,掌握必要的交际能力。下面,笔者从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两个方面,讨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互动型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师生互动  我国古代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