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观察

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观察

ID:25896668

大小:5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3

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观察_第1页
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观察_第2页
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观察_第3页
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观察_第4页
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枕后(横)位的初产妇2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为观察组120例及对照组166例。观察组由助产士进行体位指导,行自由体位;对照组让产妇平卧于产床上,仰卧或侧卧,不行体位指导。比较两组转位成功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中用药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转位成功率及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于第一产程通过自由变换体位,能有效解决枕后(横)位、头盆倾势不均、俯屈不良等问题,促进和支持了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并使分娩更加个体化、人性化和自然化。医院在有条件情况下应充分利用自由体位,让分娩回归自然。  【关键词】枕后(横)位;自由体位;  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枕

3、后(横)位的初产妇2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为观察组120例及对照组166例。观察组由助产士进行体位指导,行自由体位;对照组让产妇平卧于产床上,仰卧或侧卧,不行体位指导。比较两组转位成功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中用药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转位成功率及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于第一产程通过自由变换体位,

4、能有效解决枕后(横)位、头盆倾势不均、俯屈不良等问题,促进和支持了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并使分娩更加个体化、人性化和自然化。医院在有条件情况下应充分利用自由体位,让分娩回归自然。  【关键词】枕后(横)位;自由体位;  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纠正枕后(横)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枕后(横)位的初产妇2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为观察组120例及对照组166例。观察组由助产士进行体位指导,行自由体位;对照组让产

5、妇平卧于产床上,仰卧或侧卧,不行体位指导。比较两组转位成功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中用药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转位成功率及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缩宫素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于第一产程通过自由变换体位,能有效解决枕后(横)位、头盆倾势不均、俯屈不良等问题,促进和支持了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并使分娩更加个体化、人性化和自然化。医院在有条

6、件情况下应充分利用自由体位,让分娩回归自然。  【关键词】枕后(横)位;自由体位;骨盆  在分娩的过程中,胎头多为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枕部在下降过程中,向前旋转成枕前位,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自然分娩,若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临产后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发病率为5%左右。持续性枕后(横)位容易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容易导致第二产程延缓及胎头下降停滞,常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容易发生软产道损伤,增加产后出血及感染机会,常出现胎儿窘

7、迫和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增高[1]。在孕晚期或分娩早期,如发现胎头位置异常如枕横位或枕后位,可以利用母体姿势改变来纠正[2]。选择适当的时机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是预防头位难产的重要措施。国外学者认为,临产早期的枕横位、枕后位多数(63%~90%)将自然转至枕前位[3]。所以纠正胎头方位时机应该在活跃期的加速期,即宫口开大6cm左右,因此时胎头尚未深嵌于骨盆,有旋转余地[4]。回顾本院近两年来在活跃中期采取自由体位纠正胎方位异常情况,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

8、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住院分娩并在活跃中期经腹部检查配合阴道检查确诊为枕后(横)位的初产妇2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为观察组120例及对照组166例。两组产妇均无头盆不称,均为正常范围女性骨盆,无内、外科疾病及产科并发症。观察组:年龄22~35岁,身高1.5~1.7m,估计胎儿体重2.5~3.6kg;对照组:年龄23~35岁,身高1.49~1.72m,估计胎儿体重2.5~3.7kg。两组产妇年龄、身高、胎儿大小及骨盆条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