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ID:25898338

大小:5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3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_第1页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_第2页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_第3页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_第4页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认识分数》教学反思正文:《认识分数》教学反思何珊认识分数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分数,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对后面的学习非常重要,《认识分数》教学反思。教学中我从创设小明和小红星期天“野餐郊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再提问:“怎样分比较公平,两人都满意?”,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两个人平均分一个蛋糕,每人分得多少,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课前我给学生准备了三张长方形纸片和三个同样大的圆纸片。学生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

2、概念的一次扩展,心得体会《《认识分数》教学反思》(..)。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来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尤其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请学生将圆纸片当成西瓜,将纸片折一折、分一分,学生就能很快地直观地比较出分数的大小。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思考、去说、去反复实践、去发现。在教学中学生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

3、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学生折出了五种方法,这进一步实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时间把握不够,有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妥当。如用不同的方法折出四分之一,有的学生没涂色,认为折出四份就表示四分之一了。作为一个教师,我还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认识分数》教学反思2  第2篇《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预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雷锋小学谢道翔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50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有关“倍”(整数倍)知识的本质是“比率”。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要么比较它们的差

4、,要么就是比较它们之间的比率关系。乘法认知结构的发展,乃是对乘除法问题中的两组对应的四个数值构成的关系的认知过程。可见,理解两个量的倍比关系也是儿童乘法认知结构建立的重要方面。学情分析:“倍”这个概念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比较困难,难就难在学生要从“加法结构”跨入到“乘法结构”,而这个关键的过渡就是“倍”。而这样的认知结构需要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倍的学习必须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又能比较好的解释倍的数学本质活动,多角度、循序渐进的建立对倍概念的理解;同时利用语言表征、图形表征、算式表征等多元表征建立倍的模型,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理解“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充分感知基础

5、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在观察、比较、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培养几何直观。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意义。教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3  第3篇《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反思  〖预览〗根据教材的设计意图,在认识厘米之前,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一环节准备

6、不够充分,效果不是很明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黑板上贴了一张纸条,问学生:你知道这张纸条有多长?有些学生准备拿尺子上台测量,但又不知道怎么读尺子上的刻度。我开始引导,老师认为这张纸条有两个黑板擦那么长。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你手边的物品来测测纸条的长度,这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很多学生拿着自己的学习用品测量了这张纸条的长度,有的说有一支铅笔那么长,有的认为有老师的教鞭那么长.....为什么同样的一张纸条,选择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测出的结果会不一样?由此启发学生想到:应选择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去量。虽然学生被老师一直牵着转,但还是体会到了测量需要同一个物品做标准。为了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我设计

7、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首先让学生找到尺子上的1厘米,用眼看,把1厘米的长度印在头脑中;用手比划,感知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当学生完成这一流程,已基本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用厘米量”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我设计的是“看老师测量的方法对吗?”让学生在老师错误的操作中掌握规范的测量方法,同时在测量之前,让学生进行估测,培养学生[此……《认识分数》教学反思4  第4篇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预览〗《认识平面图形》这个教学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