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山考察报告》word版

《宝石山考察报告》word版

ID:25908070

大小:1.79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3

《宝石山考察报告》word版_第1页
《宝石山考察报告》word版_第2页
《宝石山考察报告》word版_第3页
《宝石山考察报告》word版_第4页
《宝石山考察报告》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宝石山考察报告》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宝石山考察报告——XXX3120100982宝石山的突冗怪石,千姿百态,威武险峻,百看不厌。它的形成,与走向NE60°至NE70°、NW300°至NW320°两组相互交叉的节理和火山碎屑岩本身密切有关。宝石山由块状熔结凝灰岩组成,岩石结构致密,岩性坚硬,抗蚀力强。这类岩石在节理密集处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菱体。风化作用沿着菱体周围的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使其岩块蚀去棱角,层层剥落(球状风化),年复一年,岩块渐趋浑圆状外形,最终把菱体雕塑成光圆突兀的怪石撂在原位。宝石山上的石峡和悬崖,多北东或北西方向展布,倾

2、角70°至80°,甚至直立,分别与相同走向的节理产状完全吻合。关于成因,与兀石塑造的道理雷同。但是一般在一组节理相对发育地段,且节理延伸较长的情况下,可形成石峡或悬崖。其发育过程,系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及侵蚀,使之节理面渐趋扩大,岩石碎片不断被带走、淘空。风化作用的最终结呆,便形成笔立的石峡,如正川洞之西的石峡最宏伟状观。至于宝石山上的险峰、悬崖的成因机制,与石峡形成过程同理。宝石山构造: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氧化铁,呈赭红色。我们在山上发现许多红色的

3、石子,有的散落在路边,有的突出在岩石表面,俗称“宝石”,“宝石山”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老师介绍,这种“宝石”叫碧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因含氧化铁而呈红色。(见图1)这种岩石是1.5亿年前强烈的火山爆发活动造成的,因此称火山岩。整个葛岭地区都是由这种火山岩构成的。火山岩中的碧玉,就是一种岩浆碎屑。图1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

4、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1、白沙泉: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开采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小。如白沙泉(见图2),水较清、池底可见,无味无气泡。图22、蝙蝠洞:蝙

5、蝠洞其实是一条长长的裂缝,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带上,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且附长有青苔。图33、紫云洞:紫云洞位于栖霞岭半山,葛岭之背麓,洞颜色显紫色,阳光照射下宛如紫云,故称紫云洞。紫云洞不是溶洞,而是火山岩形成的。其成因是因为熔岩流溢出地面,在流动过程中,表层凝固,下伏液态熔岩仍处于潜流状态,并逐渐聚集于一些壳下通道,形成熔岩暗流,当暗道中的熔岩流走之后,即成为空洞,就形成了紫云洞。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岩石棱角锐利,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

6、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斜状深槽。(见图4)图4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

7、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图5图为断层图64、初阳台:在初阳台西侧路边,我们俯视了西湖及远山全貌,老师跟我们探讨了西湖成因,最终确定其成因是“泻湖”说,然后带领我们观察了宝石山的风化地貌。由于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表面的热量向外传递非常缓慢,所以岩石白天受太阳光照射表面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要比内部大,而晚上恰好相反。日照和气温的昼夜变化,造成了岩石表里胀缩不一的现象,久而久之,岩石表层和内部的联接力便不断削弱,进而在岩石上产生风化裂隙,裂隙越来越大,表层终于

8、脱落。这个过程,地理上成为风化作用。宝石山巨大的圆石头就是这样形成的。此外由于某些地方的岩石结构致密,岩性比较均一,因而风化作用只能循部分较稀的节理裂隙深入。当节理延伸较长时,便可形成石峡,底部裂隙剥蚀较快,逐渐扩大,下面脱空,上部岩块就“悬”起来了,宝石山的奇石险峰景象便是风化作用造成的。结语: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增长了见识,从科学的角度对我们生活中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进行了分析,对我们脚下的这个星球,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有了更科学的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