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ID:25929504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3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_第1页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_第2页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_第3页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_第4页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何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使高校成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西方发达国家和战后新兴工业国家的教育实践证明,高校与区域经济之间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是二者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河南大学为例,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视角,重新审视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互利互补的良性关系,从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一、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1.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

2、供了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和动力高等学校是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这种优势首先体现在高校人才资源丰富、学科设置齐全和基础设施良好等方面。以河南大学为例,学校拥有专兼职工作的院士12人,教授、副教授1300多人,拥有12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重点学科2个,还具有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一流的科研平台,这些都造就了河南大学成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源头。河南大学环境规划学院研发的“郑开大道及两侧功能区规划景观模拟系统”,为郑汴一体化发挥了决策支持和引导作用。同时,地方高校的快速崛起对周边经济发展的带

3、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可以直接拉动消费,增加就业,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巨大的新经济增长点。河南大学在高校扩招之前,在校人数仅1万余人,而在2012年这一数字就已突破6万。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的设置标准,增加1名学生就需要新增基本建设费3.8万元左右,这无疑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潜力。2.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发展壮大的空间地方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的进步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直接关系到该地区对教育的投资和认识。河南大学地处中原,河南又是我国的经济

4、大省,这为河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了经济后盾。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不久,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正式起航,这不仅为河南经济的快速崛起提供了良好契机,也为河南大学的振兴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3.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提升区域人口质量和文化品位的关键高校是社会的文化高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河南大学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形成和熔铸了自强不息、深厚广远的大学精神,积淀与凝聚了底蕴厚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这为助推开

5、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河南大学每年都会引进大量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群体,这有利于提高当地人口素质,进而提升区域文化品位,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当然,开封市作为七朝古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遍布市县的名胜古迹,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也成为推动河南大学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和区位优势。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不足1.政府对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视和认同程度不够教育是一个非市场性行业,向社会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

6、可能立竿见影,这就导致政府对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视和认同程度不够,没有建立起持续而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扶助机制。例如,美国为了发挥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自19世纪开始先后颁布实施了《莫雷尔法案》《哈奇法案》等,奠定了延续至今的美国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体制的基础,为教育与经济的密切结合提供了法律保证。我国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同样也亟需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2.地方高校自身发展存在一定困难,制约着其科技创新和转化的能力地方高校与区域政府协调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

7、的技术创新资源。然而,一方面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是以基础和应用研究为主,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不强,高校与企业合作不紧密,教育优势很难转化为科技和经济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实力不足。科学研究需要人才的引进和资金的投入,但这些大部分都流入到了全国重点大学,从而导致地方高校的重大科研成果少,尤其是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重大成果更少。3.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结合得不够紧密,融合深度不够地方高校在办学模式上普遍缺乏个性,存在“大而全、争一流”和“重攀比、轻特色

8、”的倾向,未能站在学校自身的优势、性质和功能的角度,结合区域特点,准确定位,科学布局,真正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亟需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另外,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不仅带来生源质量的下降,而且导致地方高校在学生培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培养过程中常常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动手能力相脱离,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三、促进地方高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