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ID:25945919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3

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_第1页
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_第2页
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_第3页
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_第4页
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_第5页
资源描述:

《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  “一对夫妇一个孩”,孩子的可贵笥可想而知,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也许正因为如此,当今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是:生活上宁可自己苦点,也不让孩子委屈着;学习上则竭尽全力让孩子从幼儿园起即接受最好的教育,目标只有一个,考上大学。长辈们对独生子女爱庞有加,使孩子们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孩子们在家中很少有被忽视的情形。这种对孩子过分的照顾和保护,使孩子失去了必要的锻炼机会,很可能长成一个生活的低能者。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

2、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可以说,一个青少年的生活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容易敏税地感受到挫折。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君不见,应届高中毕业生考不上大学自杀身亡的,时有耳闻,甚至在学习竞争中一时

3、失利,自绝于世的,也可见诸报端。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到生活激流中去跌撞磕碰,接受“胜不骄、败不馁”的磨练,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立能力。  适度纵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除了让他们做集体游戏外,也让他们独自玩耍,不伴玩。居家摆设以孩子的角度去考虑,留意家庭安全,清除潜在的危险,给他们可以随意走动、探索每一个角落的机会。除了给零花钱时与他们商量外,在买衣服、选择玩具和运动项目、做事的程序上应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和决定。当1—2岁的孩子开始说:“我做”、“我自己来……”时,父母就应该夸奖他们这种主动要求自己动手的愿望,这是

4、培养他们独立做事能力的良好开端,不可不允许他们做。  大人们不让孩子发挥独立性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两点:一是不放心,怕磕着、碰着、伤着;二是缺乏耐心,坐待发育成熟,不加人工训练。其实,培养孩子独立性确实需要很多耐心、时间,以及物质上的某些“破损”,但不要因打碎一次东西就对他们的灵巧、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失去信任。有这样一位年轻的爸爸,当他看到2岁多的儿子打碎了奶杯,奶洒了一地毯呆呆发愣时,立即跑到儿子面前安慰他说:“宝宝长大了,手真巧,会自己拿奶杯了,家长之友《孩子更需要挫折教育》(..)。”接着,年轻的妈妈也赶

5、了过来说:“岁岁(碎碎)平安,年年成长。不要怕,下次一定会拿得住。”多好的教育呀!  不过,我们看到更多的父母时常这样进行教育:不小心孩子碰了桌子,哇哇直哭,父母拍打桌子——都是桌子不好,碰了我们的宝宝!推卸责任,结果是重复过去。演《少年犯》的又成了少年犯——因为责任全在父母和社会。蜗牛的本领是逃避,总是重复一个动作。可成功的儿童,多数都得到父母的助推起动,既教他们一些适合其年龄做的事情,又让他们试着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如果失败,孩子自己会找出原因,并培养孩子承受失败的能力。实践可以创造出能手,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  

6、不要让孩子产生被拒绝的挫折感。帮助孩子,贵在要听他们心理的话,了解并接受他们的感受。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要针对孩子自己的实际来确定好孩子的标准,把成功交给孩子。比如,孩子告诉妈妈这次考试得了60分,做妈妈的听到这一消息是很不好受的,但不要一开口就是无可奈何的叹息,要先听听孩子对此是何感受、难过不难过,然后,再从积极的一面着手,做合理的分析与期望,巩固孩子的自信心。我邻居一个孩子,是班级有名的淘气包。一次作文课上,他直抒胸臆写下《我渴望成功》的文章。班主任老师抓住这一点大作文章,让他读给同学听,并表扬了他。他很

7、感动,从此,作文课成了他最爱上的课。这以后,老师注意经常为他创造发挥特长的机会,他开始对学习有了兴趣,并由此逐步克服了不良习性。这表明,如果孩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承认,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不同方面取得成绩,那么,孩子就可能在这种助推起动下,摆脱对期望值的重负感,唤起他们心灵深处的希冀和喜悦,因为成功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与此相反,孩子从老师那里知道了成绩不理想,家长再给他增加压力,就只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只要孩子做出了努力,获得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应该重视他们努力的过程,而不要单看成果。  艰苦奋斗的教育不可丢。“

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然而今天,不少孩子认为劳动不再是光荣的,艰苦奋斗属于陈旧的历史故事。这能怨谁呢?板子还得打在孩子的祖、父辈屁股上。由于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给予,扼制孩子自身平等竞争的意识,从而弱化了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形成一些青少年的败家子性格,即: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尽力。一个小学女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