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威学习心得体会

永威学习心得体会

ID:25964478

大小:5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3

永威学习心得体会 _第1页
永威学习心得体会 _第2页
永威学习心得体会 _第3页
永威学习心得体会 _第4页
永威学习心得体会 _第5页
资源描述:

《永威学习心得体会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永威学习心得体会[永威学习心得体会]永威学习心得体会  濮阳市实验中学田瑞红  2011年10月24日,我们学校组织老师赴永威学习,怀着敬仰之情来到沁阳永威中学,进行为其两天的学习和交流,时间虽然很短,但我的收获却很多,永威学习心得体会。  一、永威学习我感受最深的是:坚持“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理念,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确保人人达标。蔡校长强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永威中学从校长到教师切实做到了在感情上、行动上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位学生。尤其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心和帮助,排座位时有意安排他们与优秀同学同

2、桌,课堂上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基础差的学生,提问的重点也是基础差的学生,课后辅导的重点还是基础差的学生。“永威这样做是否会影响成绩好的学生的发展?”,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老师的办公室,向永威的老师们请教。他们肯定的回答:“不会,提问差生的过程亦是成绩好的学生巩固、加深理解的过程,‘兵教兵’更有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这一点做的却不够好。我校班大人多,使得一些老师把注意力只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对成绩差的学生关注程度不够,甚至有些老师对一些成绩过差的学生直接放弃。这样做不利于成绩差的同学发展,也不符合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  二、学校校园文化氛

3、围浓厚。走进永威中学,校园标语随处可见,“焦作第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彰显着永威人高远的志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个学生也不掉队”体现了永威的教育理念;“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体现了永威的待人礼仪;“从书籍中品尝文化盛宴,在校园里享受氤氲书香”告诉大家热爱读书;“关爱他人我能做到,点滴小事从我做起”教育学生关爱、互助;“你能做到边走边思考问题吗?你能做到边走边背英语单词吗”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弄脏的是墙壁,丢掉的是面孔”使学生知道要爱护环境;“把饭吃饱,不浪费粮食”告诉学生要节约粮食,心得体会《永威学习心得体会》(..)。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运动

4、场围栏、灯杆、教室内外墙、廊柱、楼梯墙、报栏、餐厅廊柱等等,真正是“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处环境都育人”。他们将教育的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将教育的形式展示得无处不在。  永威的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得学生拥有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和读书环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切实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永威的校园文化建设令人叹服,值得我们大力借鉴。  三、他们创立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结构为:一、“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教师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二、“先学”

5、(15分钟左右)、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三、“后教”(10分钟左右),即学生更正、学生讨论、最后教师点拨;四、“当堂训练”(20分钟左右),即当堂完成作业。“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结构的实质是:全过程学生自学。“先学后教”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实践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原则。“当堂训练”,不把教学时间向课后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有序的学习、思考、做作业,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结构,实现了教师“满堂灌“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了

6、课堂效率。这一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是我们必须结合我校的实际,创造具有我校特色的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总之,这次永威之行,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立即行动起来,将永威经验和做法,结合到我校教学的实际中来;我会不断地反思,及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不断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永威学习心得体会2  第2篇学习方法感悟  〖预览〗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

7、桥、心灵之桥。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国学”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及《国学概论》的演讲,它以先秦经典和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宏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智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