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论文: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自然辨证法论文: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ID:25976505

大小:77.1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4

自然辨证法论文: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_第1页
自然辨证法论文: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_第2页
自然辨证法论文: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_第3页
自然辨证法论文: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_第4页
自然辨证法论文: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论文: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口、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面对我国目前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新特点,针对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的关系,结合自然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积极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以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

2、在探寻着思索着。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知道,人口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成为目前中国发展的沉重包袱。虽然计划生育体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但我们看到人口问题在短时间内是难于解决的。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

3、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面对全球性的资源危机,我国的能源状况尤为严峻。虽然我国国土辽阔、矿产丰富,但由于近些年来人们资源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对矿产的保护与高效率利用,政府

4、措施不得力等诸多因素,我国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多种矿产开采殆尽、利用率偏低,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缺乏可持续性。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社会的一切思考和决策都不得不以全球性的人口困境、生态困境和资源困境为背景,不得不考虑人口、生态、资源困境对社会发展的强制约束。人口、资源、环境相关联的人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人口问题中国人口因素造成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庞大人口造成的数量制约和平

5、均受教育程度低下造成的质量制约。巨大的人口数量是诱发当今中国社会生存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数量的过度增长首先造成人口的供养问题。据有关资料推算,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中国目前全部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是每年32亿吨生物性干物质,在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良性运转前提下,合理的人口承载量为6─8亿人。中国土地资源潜在的自然生产力是每年约72.6亿吨生物性干物质。按温饱计算,其理论上的最大人口承载能力约为15─16亿。即使在严格控制人口生育的条件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或接近土地资源最大承载能力对应的

6、人口极限。尽管历届中国政府都将粮食的供应问题作为首要问题,但是时至今日,这一供应问题并没有根本性的改观。客观地说,中国的政府和农民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面对13亿的供养人口,以及耕地面积不足印度一半,总体产量提高有限,粮食问题仍然是困绕中国政府的头痛问题。人口数量的过度增长造成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配置比例的失衡。在有限的自然资源约束下,过量的劳动力供给造成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建立的人口仿真模型预测,在未来的20多年里,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将从2000年的

7、8到7亿人,持续上升到2013年的10亿人左右,而且这种上升趋势将持续到2025年,在此之后中国的劳动人口规模才会出现逐步下降趋势。在人口增长的同时,生产工艺的高技术化使得经济规模的扩张对就业压力的缓解作用日趋衰减,而且自然条件的限制作用使得经济规模无法长时间保持扩张。在这种合力的共同作用下,缺乏现代化生产技能的大量低受教育劳动人口将面临更加黯淡的就业前景。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整体人口素质的下降。为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强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文化教育落后的农村和偏远地区

8、允许出生的人口数量要远远大于教育水平较好的城市。在广西梧州的农村,我就曾经见到每家基本五六个孩子,能养活就行,更谈不上什么教育。以此为例,可以看出这就造成了低素质人口在全社会人口比重的逐渐上升,人口总体质量退化。二、环境问题在地球这一有限的空间里,人口数量和欲望无节制增长造成的困境催生了生态困境和资源困境这一对孪生子。如果说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更多地体现在全球范围、而较难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环境恶化的指标的话,那么空气污染、酸雨、水污染、垃圾堆弃、水土流失问题则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