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

ID:25986513

大小:74.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24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_第1页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_第2页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_第3页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_第4页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分析——以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为样本关键词:媒介批评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摘要]:为了透视我国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现状,本文选取《新闻记者》、《新闻界》、《今传媒》三份专业期刊的“媒介批评”专栏文章作为分析样本,对文章涉及的议题进行了量化统计和文本分析,进而归纳和总结了我国当前媒介批评的显著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媒介批评不仅受到学界重视,而且受到业界关注,不少专业期刊都开始发表媒介批评文章与媒介批评的研究成果。但是,媒介批评实践的现状究竟如何,尚缺乏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因此,本文拟选取新闻专业期刊“媒介批评”专栏的

2、文章作为分析样本,对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议题作一具体的描述与分析。  媒介批评的议题,一方面反映了批评主体对媒介现实问题的敏感性、关切程度与把握能力,一方面呈现出媒介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因此,描述与分析当前媒介批评的议题,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当前媒介批评实践的现实状况,而且有助于把握各种媒介问题,促进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有效解决。  一、分析样本  新世纪以来,以“媒介批评”命名的专栏开始出现在新闻专业期刊上。《新闻记者》杂志从2002年第1期开设“媒介批评”专栏;《新闻界》杂志2004年第3期也推出“媒介批评”专栏;较早探讨“报刊批评学”、“媒介批评研究”的《报刊之友

3、》改名为《今传媒》以后,从2004年第7期起不定期地开设“媒介批评”专栏。这些以“媒介批评”命名的专栏,直接表明了批评的立场和态度,发表的批评文章也较为集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媒介批评的发展水平与方向,反映了当前媒介批评实践开展的具体情况。本文即对《新闻记者》、《新闻界》、《今传媒》的“媒介批评”专栏文章进行量化统计和文本分析,以探讨当前媒介批评实践关注的议题。  从2002年到2007年,《新闻记者》共刊发媒介批评文章202篇,《新闻界》共刊登42篇,《今传媒》共刊载47篇。三份专业期刊的“媒介批评”专栏共发表文章291篇文章。这291篇文章大体上

4、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媒介批评的话语实践”,一类是“媒介批评的学术研究”[1],前者280篇,占96.2%,后者11篇,占据3.8%。可见,新闻专业期刊的“媒介批评”专栏已成为我国媒介批评话语实践的主阵地。除去11篇学术研究文章,本文把280篇媒介批评文章作为研究媒介批评议题的分析样本。  为统计方便,按所有文章的主要诉求点进行分类,文章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时,按照文章的篇幅、重点集中归为一类,不重复计算,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一:文章的议题分布二、议题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媒介批评”专栏文章的议题近20个方面。为论述方便,按各议题的文章数量进行二次分类:10篇以上归为一类

5、,为“主要议题”;5-9篇归为一类,为“次要议题”;4篇以下归为一类,为“涉及议题”。这样,便可以从议题的三个层次进行具体分析。  (一)主要议题  “媒介批评”专栏文章的主要议题包括七个方面:业务探索、虚假新闻、职业道德、低俗化、价值观与舆论导向、社会责任、人文关怀。  1、业务探索。从新闻传播规律出发,评析新闻报道业务的优劣,构成了这类文章的议题。这类文章在“媒介批评”专栏中有79篇,占总样本的28.2%,所探讨的业务问题较为广泛:一是分析不同领域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如《浮躁的科技报道及改进策略浅谈》、《医改关键问题报道的误区》、《从上市公司股份制分置改革看媒体财经报道》

6、;二是点评某次战役性新闻报道,如《“神六”新闻报道纵横比较》、《独树一帜的十运会专题报道》;三是评析具体的新闻作品,如《新闻仿真图勿走火入魔——评南方都市报的一个版面》是对一个版面的批评;《善待我们的衣食父母——评电视新闻评论〈莫让失地农民再流泪〉》是对一篇电视评论的分析;四是批评传媒人的传播行为,如《主持人: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言说》一文指出,“目前在许多节目主持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个人化演说当成了个性化表达”,批评“那些放弃整体化审视,放弃宏观视角,一切传播活动均从狭隘的个人体验出发,从个人喜恶出发,一味地以个人化思维替代整体性思维的主持方式,必然会导致社会舆论的失衡,

7、从而引发更大的不良社会后果”,认为“节目主持人的话语表述形态,最好逐步从偶像型的个人化表述变成中立、客观、第三者的具有‘个性化’的表述为好。”[2]  2、虚假新闻。虚假新闻一直是媒介批评关注的重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传媒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虚假新闻问题更加突出。批评虚假新闻的文章35篇,占总样本的12.5%,仅次于业务探索。《新闻记者》对假新闻的揭露不遗余力,从2002年起,该刊每年第一期“媒介批评”专栏都刊出上一年的十大假新闻,并以列榜评点的形式开展批评。如将2001年的十大假新闻概括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