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课件

农村社会学课件

ID:25990131

大小:9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4

农村社会学课件_第1页
农村社会学课件_第2页
农村社会学课件_第3页
农村社会学课件_第4页
农村社会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社会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讲农村社会中的个人——农民一、农民的界定*美国社会学家,埃弗里特·M·罗吉斯和拉伯尔·J·伯德格认为:“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的定向的乡下人,他们一般比较谦卑,大多是自给自足的,就是说,他们生产的粮食和其他东西,大部分都是自己消费的。因此,农民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者是一个意思。法国社会学家H·孟德拉斯认为:“农民是相对城市限定自身的,如果没有城市就无所谓农民。《辞海》中说“农民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农民:农民是指在农村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联系而组成的农村各类社会集团、群体

2、及社会组织的农村居民。第三讲农村居民的婚姻与家庭一、农村居民的婚姻行为1、婚姻行为的本质特征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婚姻通常是指男女按照社会风俗和法律的规定建立的关系。2、择偶越是传统的婚姻,越接近安排婚姻,越是现代的婚姻,越是接近自由婚姻。二、农村家庭1、家庭的分类:把家庭分为大家庭和小家庭。2、农村家庭功能传统农村社会家庭的功能主要有:生产功能,消费功能,生育功能,赡养功能,教育功能,性生活功能。3、农村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的形态有宏观的家庭关系,微观的家庭关系。三、农村家庭网络1、农村家庭网络联结的前提*农民

3、有了自主的同外界进行交往、自由的选择交往合作对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家庭网络建立的前提条件。2、农村家庭网络的联结*以血缘、因缘、地缘和业缘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其中人们之间的相互的利益关系发挥重要作用。3、农村家庭网络的特征*以亲属关系为主干的网络系统,女系关系占重要地位。第四讲农村社会组织一、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1、秦以前的农村组织2、秦汉至隋唐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结构3、宋至清末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4、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6、两点启

4、示:A、家庭是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B、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大致有官办的行政组织和民办的自治组织两大类。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1、政治组织2、村民自治组织3、经济组织4、事业组织5、团体组织6、宗族和宗教组织三、中国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建设及其演变趋势一、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建立1、农村基层社区的权利结构2、明晰产权,完善经济组织的坚实基础。二、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体系的发展趋势1、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本纽带。2、由行政指令、干预的农村被组织状态,逐步出现大量的自组织。3、由正式组织向大量存在

5、着非正式组织格局转变。4、由传统组织向现代化组织转变。第五讲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一、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1、社会分层标准社会分层,是按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因此,社会分层的关键,是分层的标准。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毛泽东的分层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分层标准。2、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分化的原因*财产制度变革;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系统与择业行为的变化;分配制度的变革。*3、市场经济中的农村社会分层标准:政治资源: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的能力;经济资源:指

6、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占有能力;文化资源:指社会认可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拥有状况。这是目前农村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二、中国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1、中国古代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国古代:士、农、工、商封建农村社会分层:地主、雇农、佃农、自耕农。*2、中国近代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构成了农村社会的基本分层结构。*3、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改革开放之前:两大阶级一个阶层。*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阶层、个体

7、工商户、商业服务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过渡性特殊阶层。我国农村的阶层结构(陆学艺):A、农村劳动者:约占60%,主要指从事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的农村居民;B、农民工阶层:约占20%左右,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者。C、个体工商户:约占7%左右,指从事商业活动,雇工在8人以下者。D、农村管理者:约占6%左右,指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和乡镇企业的管理人员。E、农村知识分子:约占1.5-2%,指农村中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的社会成员。F、私营企业主:约占0.3%,指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雇工在8人以上者。G、雇工阶

8、层:约占0.5%,指从事加工和采矿等小作坊者。H、乡镇企业管理者:约占0.4%,指在乡镇企业中承担一定职务者。I、过渡性特殊阶层:约占0.2%,包括失地农民、农村白领、食利阶层、大学生村官(农村驻村干部)三、农村社会流动1、传统农民社会流动:原因:传统农村社会流动不是市场化、现代化和城市的结果,而是为逃荒避难、躲避战乱。特点:规模小、速度慢,身份和地位改变困难。2、现代型农民社会流动原因:生产力原因、产业结构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