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派画家看中西绘画的融合

从海派画家看中西绘画的融合

ID:25997660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4

从海派画家看中西绘画的融合_第1页
从海派画家看中西绘画的融合_第2页
从海派画家看中西绘画的融合_第3页
从海派画家看中西绘画的融合_第4页
从海派画家看中西绘画的融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海派画家看中西绘画的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海派画家看中西绘画的融合----绘画艺术论文-->绪论一、选题意义通过对海派绘画形成的因素的分析和对各代表画家艺术形式的分析总结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绘画的融合与借鉴的经验,探求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趋势。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洋绘画,避免出现盲目的追捧,而迷失自己。二、研究现状张以赵之谦的“金石画风”作为突破口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另外,西南师范大学曹建也对赵之谦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他的侧重点是以赵之谦书法为重点对赵之谦进行了研究;中国当代对赵之谦的研究非常丰富,既有研究他书法的,也有研究他绘画的,

2、更有研究他篆刻艺术的(前两种研究中往往阐述了他对篆刻的相应借鉴),但很少有能从他的绘画语言方面来进行研究的。而对于虚谷的研究,也可谓多如牛毛,《美术观察》、《荣宝斋》、《美术大观》、《名作欣赏》等等一系列国家级核心期刊都刊载过关于虚谷艺术研究的论文,同样对于海上画派的研究来说同样的繁多。而对这些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研究要么偏重研究他们的绘画、要么偏重他们的书法,很少有谈及整个海上画派关于中西绘画语言方面的研究。就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来看,海上画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既是传统文人绘画与世俗绘画的结合,更是中

3、国式绘画与西洋绘画相结合的体现,海上画派绘画艺术代表着当时艺术发展的趋势,更是中国绘画由古走向今的重要过渡,它的过渡又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怎样从他们绘画艺术的融合手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法案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第一章海上画派的时代背景一、政治背景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英国人乘小刀会起义之机强占海江关。次年,上海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行政与司法管辖权外的租界。而因国内战争而逃难到上海滩的各地官绅和外国冒险家纷纷入驻上海滩。据记载,1862----1895年,

4、上海的租界人口由起初的两万人激增至近百万。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发达的商业与运输业使上海成为清廷的经济命脉。上海是清廷漕米的起运点,其作为通商口岸的关税是清廷镇压太平军军饷的主要。与此同时租界的存在使上海的核心经济腹地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使上海逐渐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西方学者眼中的“东方巴黎”,甚至出现了“东南半壁无一片干净土,而沪上繁荣远逾昔日”的奇迹。二、经济背景上海在工商日益繁盛的城市背景中,画家们一方面面对迥然不同于旧城镇的生存环境

5、,另一方面,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城市生活方式多样,致使绘画成为了一种商品,供新兴市民和工商阶层品鉴收藏,从而艺术创作的目的已不是照仿自然、抒发心境,而变成了为了满足城市生活中收藏者观赏和愉悦心灵需要的商品,这种由生存环境中现实景况的改变,人文情怀的疏离。绘画的商品化,必然使他们的创作产生对传统绘画中以及城“高蹈”同时为了适应商品化的需要,绘画创作也必然进行因应世俗欣赏需要的诸多改变,从吴昌硕写给沈石友的几件信札中,一方面反映出画家迫于生计,绘画创作要迎合购画者要求。另一方面,反映出购画者来自城市各阶层,

6、突显了画家城市生存环境中,绘画作品的商品性。吴昌硕致沈石友信札之一:“击为画件所累,每日做三件,大约做到三月秒方可将去年所(欠)了却。……………第二章海上画派的构成及主要画家的艺术研究.....................11一、海上画派的构成...........................11(一)海上画派构成的原因......................11第三章从海上画派艺术成就看中西绘画的融合............21一、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7、..21二、中国传统绘画对西方绘画元素的借鉴........................21结论.................................26一、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并非水火不容...........................26第三章从海上画派艺术成就看中西绘画的融合一、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到了清朝,又一名传教士,意大利人郎士宁来到了中国。他除了是传教士而且还是一名画家。随后,他成为清廷的宫廷画师。在廷五十余年,他培养了一大批以西洋画技巧作画的中国画家,对宫廷画

8、坛影响极大。他还力求寻找中西融合的方法,并创造了一种中西融合的风格,把西方的写实和中国的意象加以概括,把西方的焦点透视和中国的散点透视进行融合,把色调明暗对比与线条勾勒手法掺合运用等等。尽管他的这些做法在当时来说并不完善,但他毕竟开辟了先河,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融合作出了贡献。而且他的尝试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让后人得到了启示和启发。在郎士宁的影响下,一位深受西画愿望启示的中国人年希尧便编写了一本名为“视学”的著作,传播西方透视学理论。西方艺术在中国的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