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

ID:26016187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_第1页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_第2页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_第3页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_第4页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关键词】老年痴呆;病证;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对痴呆的论述很早就有文字记载,产生了较系统的学术体系。早在1805年北宋时期陈直就编写了现今世界上最早的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1]。由于种种原因尽管无法对那些古代医籍中描述的痴呆进行现代医学的分类,在中医学上也无老年痴呆的相应定义,但是痴呆在中医归属“呆症”和“健忘”。如《左传》[2]曰:“不慧,盖世人所谓白痴”,是中医学对本症的最早论述。《黄帝内经》[3]中也有关于本病的部分描述。《内经》最早提出“心主神明”。《灵枢·海论》所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2、。”《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藏精,精充髓,髓荣脑,“脑为髓之海,为元神之府”,“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李时珍亦说:“脑为元神之府。”《灵枢·天年篇》说:“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相当于“心神失常”“善忘”“呆病”“痴证”及“郁证”等。《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探,精神将夺矣。”《素问·逆调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汉代《华佗神医秘传》[4]最早正式称之为“痴呆”。唐代《千金翼方》[5]对痴呆进行了较具体的描述:“人五十以上阳气始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失前后,兴居怠惰”。宋·洪迈《夷坚志》记载了老年期

3、痴呆“暮年忽病忘,世间百物皆不能辨,与宾客故旧对面不相识……阅三年乃卒。”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6]中首次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言辞颠倒,举动不经,或多汗,或善愁,其证千奇百怪,无所不至。脉必或弦,或数,或大,或小,变易不常。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之经气有不清而然,但查其形体强壮,饮食不减,别无虚脱等证,则悉宜服蛮煎治之,最稳最妙。然此症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亦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待时而复,非可急也。凡此诸证,若以大惊卒恐,时偶伤心胆而至失神昏乱者,此当以速

4、扶正气为主,宜七福饮或大补元煎主之。”至此,中医对痴呆一证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清·《辨证录》[7]首立“呆病门”,写道:“起于肝气之郁;其终也,由于胃气之衰。肝郁则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则土不能制水,而痰不能消,于是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针对上述病机,提出了“开郁逐痰,健胃通气”为治疗大法,是对痴呆最早的专论。清人王清任在总结前人对脑的认识并吸收传入的西说,在《医林改错》[8]中提出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小儿无记性者,髓海未满;高年无记性者,髓海渐空”,“脑气虚,脑缩小……”首次将本病归于脑功能的障碍。清·程杏轩《医述》[9]亦云

5、:“脑为髓海……脑髓纯者灵。杂音钝,耳目皆由以并令,放聪明焉。”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10]亦有中风后善忘之论。  痴呆最为显著也是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记忆力减迟,即健忘,它的病因病机与痴呆大同小异,中医对此也有较为详细论述。如清·林佩琴在《类证治裁·健忘》[11]中说:“健忘者,陡然忘之,尽力思索不来也。夫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诲,实记性所凭也。正希金先生尝曰:凡人外有所见,必留其影于脑。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故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肾。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肾之精华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定气清,自鲜遗忘之

6、失。”王学权在《重庆堂随笔》[12]中指出“盖脑为髓海,又名元神之府,水足髓充,则元神精湛而强记不忘矣,若火炎髓竭,元神渐昏,未老健忘,将成劳损也。”清·陈士铎《辨证录》[7]中载:“人有老年而健忘者,近事多不记忆,虽人述其前事。犹若茫然,此真健忘之极也,人以为心血之涸,谁知肾水之竭乎。”又云:“人之聪明,非生于心肾,而生于心肾之交也。夫心肾交而智慧生,心肾离而智慧失。”故我们在治疗上注重交通心肾填精益髓之品,并运用大量的黄芪、天麻,二药具有改善及恢复语言能力和改善呆滞面容表情作用,并有较强的促进脑细胞代谢的功能。明·龚延贤在《寿世保元·健忘》[13]中曰:“夫健忘

7、者,……益主于心脾二经。心之官则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虑过度,伤心则血耗散,神木守舍;伤脾则胃气衰惫,而疾愈深。”晋·王叔和《脉经》[14]称“健忘”,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15]谓“多忘”,唐·孙思邈《千金要方》[16]曰“好忘”。  有关痴呆的发病机制有:①肾精亏少:肾精不能濡养大脑,脑髓空可致神机失用。这在清·王学权所著《重庆堂随笔》[12]中有论述;《医学心悟》[17]还明确指出:“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医方集解·补养之剂》[18]曰:“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②心脾两虚:气血亏损,血不养气,气不行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