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

ID:26017987

大小:75.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4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 _第1页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 _第2页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 _第3页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 _第4页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 _第5页
资源描述:

《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l作品的细听感悟  《袋鼠》这首乐曲短小精致,全曲只有47秒,表现了袋鼠欢蹦乱跳的情态,可爱活泼,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聆听时,我被音乐所带来的忽远忽近、忽松忽紧,袋鼠在调皮灵动的蹦跳感觉所打动。经过反复聆听,更加细致地感受到这些感觉来自于钢琴奏出从低到高再到低的、短促的装饰音旋律,在有节律的休止中跃出的音调,以及乐曲的速度变化表现的袋鼠有快慢的在蹦跳。  l切入点的选择把握  根据自己的聆听感悟,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我以节奏松紧、旋律高低、乐句结构的感知作为教学切入口。并设想通过律动、游戏、图

2、谱等教学手段让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欣赏《袋鼠》,能够感受与品味音乐所表现的灵动、活泼的鲜明形象。2、在律动的学习中,能够感受体验速度、节奏变化带来的忽快忽慢、忽紧忽松的美感与快乐。3、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乐曲的乐句划分,能够听辨乐曲的乐句。4、运用模仿、体验、对比、哼唱等方法,参与聆听,较好的品味音乐。  l第一稿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在聆听中感受  1、直接播放音乐,让学生说说这首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如果是一首描写动物的音乐,你觉得会是什么动物?  3、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这个动物走路的特点——跳,但不揭题。  二、在律动中体验  1、教师

3、律动,学生看。(律动为:双手蜷在胸前,从音乐自上而下,再往下有节奏的进行,长音处做手臂轻微晃动状)  2、你发现这个小动物跳的有什么规律?  3、学生回答。  4、师生律动。  5、揭题。  三、在游戏中感受  “传卡片”游戏  1、教师:老师把四张袋鼠卡片分别给四组的第一个同学,学生扮演大草原,袋  鼠会在你们中玩耍蹦跳,一组就是一片草地,从第一组开始,要求学生听着音乐“传卡片”,期间袋鼠会在某各地方休息,休息过好再跳就是从另一个组开始传卡片。  2、游戏进行2次,提出要求:让卡片随着音乐进行。  四、在图谱中升华  1、教师出示图谱,让学生看着图谱随音乐做动作。  2

4、、让学生跟着图谱划两遍。  3、教师演奏在钢琴上演奏没有倚音的断奏旋律,让学生感觉这时的小袋鼠与前面比有什么变化?  4、学生对比感受。    l教学反思:在经过了教学实践以后,我发现了原先的教学设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律动的设计有问题。纵向的跳跃不符合袋鼠的形象,不能表现音乐所表达的忽远忽近的感觉,因此要重新进行设计。2、看看整个课堂,有律动、有图谱,看似手段很丰富,花样很多,但并没有真正让学生走进音乐,仅仅是为了动而动,心得体会《袋鼠片段教学设计及学习心得》(..)。学生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还是很难表现出袋鼠灵动的、欢蹦乱跳的情态。而这些的“罪魁祸首”主要是作为教师的我

5、并没有引导学生品味什么?怎样品味?因此学生也是没有较深的情感体验。于是我重新进行了教学的设计。  还是以节奏松紧、旋律高低、乐句结构感知为切入口,不过在第一次的教学实践中,我又发现,装饰音“倚音”的运用特别有味道,特别能表现袋鼠灵动的形象,因此又增加“倚音”的品味为教学的切入口,并对教学安排进行了如下的调整:  l跟进:第二稿教学设计  一、在聆听中感受  1、直接播放音乐,让学生说说这首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跳跃的,活泼的,快乐的)  2、再次欣赏,如果是一首描写动物的音乐,你觉得会是什么动物?  3、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并揭题。  :改变了原来没有揭题的设计,在

6、学生感受到都是与“跳”有关的一些动物时,老师告诉他们音乐家所要表现的动物形象,并介绍作品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对作品更有聆听的兴趣.  二、在律动中体验。  教学过程:  1、教师律动,学生看(律动设计为:左手平摊做草原,用右手的食指随音乐做  点跳动作代表袋鼠形象,音乐开始的时候,“小袋鼠”从手掌根部开始向手指尖跳,然后又往回跳,音乐停顿时,以手指不动、手腕晃动表示。)  2、你能跟着老师一起来吗?学生与教师一起律动  3、你能跟上音乐自己做吗?学生单独律动。  4、师:在音乐中,你发现袋鼠跳的有什么规律吗?  5、学生回答。(有快有慢、跳跳停停、很活泼很顽皮······)

7、  6、师:说的真好,小袋鼠一会儿快一会儿慢,那是因为音乐的速度是有快有慢的。那快慢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大家再次安静地聆听音乐,找找音乐速度变化的规律。  7、生交流。每次起跳都是慢——快——慢。  8、再次律动,能较准确地跟上音乐的速度,体验速度的变化特点。  :从教师律动示范到师生一起律动,再到学生自己跟着音乐律动,教师在这些步骤中什么也没说,始终坚持让学生自己体验体验再体验,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小结音乐的特点,然后再回到音乐中律动,这时的律动比起第一遍做得更好更到位。  三、在对比中品味。  “品味倚音”  1、教师: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