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原文--甲类国学读物

《近思录》原文--甲类国学读物

ID:26018709

大小:185.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1-24

《近思录》原文--甲类国学读物_第1页
《近思录》原文--甲类国学读物_第2页
《近思录》原文--甲类国学读物_第3页
《近思录》原文--甲类国学读物_第4页
《近思录》原文--甲类国学读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思录》原文--甲类国学读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原著选读(硕士生)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以朱熹、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为阅读对象第1周:序第2周:卷一道体第3周:卷二为学大要第4周:卷三格物穷理第5周:卷四存养第6周:卷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第7周:卷十三异端之学第8周:卷十四圣贤气象第9周:汇报学习心得,每人10分钟主要教学方式每周3节课分为2个时间段,第1时间段由老师主讲,第2时间段由学生主讲,学生3人一组。老师主讲时学生可以讨论,学生主讲时教师可总结点评学生主讲之前请做好预备工作成绩考核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汇报学习心得的课堂表现提交的学习心

2、得论文45近思录序朱熹序淳熙乙未之夏,东莱吕伯恭来自东阳,过予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而惧夫初学者不知所入也。因共掇取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以为此编。总六百二十二条,分十四卷。盖凡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己治人,与夫所以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略,皆粗见其梗概。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如此,然后求诸四君子之全书,沈潜反复,优柔厌饫,以致其博而反诸约焉,则其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庶乎其有以尽得之。若惮烦劳

3、,安简便,以为取足于此而可,则非今日所以纂集此书之意也。五月五日朱熹谨识。吕祖谦序《近思录》既成,或疑首卷阴阳变化性命之说,大抵非始学者之事。祖谦窃尝与闻次缉之意:后出晚进于义理之本原,虽未容骤语,苟茫然不识其梗概,则亦何所底止?列之篇端,特使之知其名义,有所向望而已。至于余卷所载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具有科级。循是而进,自卑升高,自近及远,庶几不失纂集之指。若乃厌卑近而骛高远,躐等凌节,流于空虚,迄无所依据,则岂所谓“近思”者耶?览者宜详之。淳熙三年四月四日东莱吕祖谦谨书。45卷一朱子曰此卷道

4、体凡五十一条濂溪先生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

5、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伊川先生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达道。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

6、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惟观其所见何如耳。乾,天也。天者,乾之形体;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无息之谓乾。夫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弗违是也;分而言之,则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鬼神者,造化之迹也。《剥》之为卦,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硕大之果不见食,将有复生之理。上九亦变则纯阴矣,然阳无可尽之理,变于上则生于下,无间可容息也。圣人发明此理,以

7、见阳与君子之道不可亡也。或曰:“剥尽则为纯坤,岂复有阳乎?”曰:“以卦配月,则坤当十月。以气消息言,则阳剥为坤,阳来为复,阳未尝尽也。剥尽于上,则复生于下矣。故十月谓之阳月,恐疑其无阳也。阴亦然,圣人不言耳。”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识之?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有感必有应。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有应,所以不已也。感通之理,知道者默而观之可也。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

8、矣。惟随时变易,乃常道也。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人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曰:“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弃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者,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面进。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仲尼之所谓下愚也。然天下自弃自暴者非必皆昏愚也,往往强戾而才力有过人者,商辛是也。圣人以其自绝于善,谓之下愚,然考其归,则诚愚也。”“既曰下愚,其能革面,何也?”曰:“心虽绝于善道,其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