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郭店简《老子》三组简文的传本问题

关于郭店简《老子》三组简文的传本问题

ID:2602657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4

关于郭店简《老子》三组简文的传本问题  _第1页
关于郭店简《老子》三组简文的传本问题  _第2页
关于郭店简《老子》三组简文的传本问题  _第3页
关于郭店简《老子》三组简文的传本问题  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郭店简《老子》三组简文的传本问题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郭店简《老子》三组简文的传本问题一、郭店竹简《老子》甲、乙、丙三组竹简简长与形制皆不相同,竹简整理者称:“甲组共有竹简39枚,竹简两端均修削成梯形,简长32·3厘米,编线两道,编线间距为13厘米。乙组共存18枚,竹简两端平齐,简长30·6厘米,编线两道,编线间距13厘米。丙组共存14枚,竹简两端平齐,简长26·5厘米,编线两道,编线间距10·8厘米。”如郭店简《老子释文四、学者多认为郭店一号墓约下葬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假使其年寿八十,其生年当推至公元前380年左右。据钱穆先生考证:墨子生卒年约为:公元前478-前392年庄子生卒年约为:公元前368-前28

2、9年韩非生卒年约为:公元前281-前233年吕不韦生卒年约为:公元前289-前235年如果钱穆考证大致不误,则郭店一号墓墓主稍早于庄子,而远晚于墨子。《吕氏春秋》和《韩非子》所引《老子》之文而不见于简本《老子》者,可以理解为郭店一号墓墓主之后的道家学派所增益。但《墨子》、《庄子》所引《老子》之文,在郭店一号墓墓主时代应该可以见到。然而简本《老子》中却没有。这其中的可能性有两种:一是简本《老子》原也有其文句,而在竹简出土前随竹简的残损而失落。一是此简本《老子》根本未载其文。五、我们前面提出这样一种可能性:《老子》原始祖本已经是五千言的全本,而只相当于其五分之二的简

3、本《老子》只是是它的一个节选本。然而当我们作进一步考察的时候,会发现这种可能性根本就不存在。《战国策》卷二十二《魏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

4、遂亡。今本《老子》上篇第三十六章有“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之语,可知《老子》此语乃取之于《周书》之中。任章引语称《周书》而不称《老子》,说明当时即使有《老子》一书,可能其中尚无此语。依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证,智伯围晋阳在周贞定王十五年(公元前454年),任章所言《周书》云云,当在此前一年。此条不见于简本《老子》,也说明简本《老子》之时,此语可能尚未被纳入其中。又:《列子》卷一:“《黄帝书》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此语见于今本《老子》上篇第六章。《列子》书中引老子之语,则称“老子曰”或“老聃曰”

5、,而此处所引称“《黄帝书》曰”,是《列子》成书之时,今本《老子》尚未成书。今《列子》成书年代难以确考,一般认为成书较晚。此条亦不见于简本《老子》。六、综上所述,我的推测是,在郭店一号墓墓主时代,大约《老子》传本还相当原始,不仅不似后世五千言之大备,即求一相对完整的原始本也不可得。换言之,郭店一号墓墓主时代,可能尚处于《老子》传本的广泛搜罗而有待整合的阶段。因此《老子》甲、乙、丙三组可以视为郭店一号墓墓主人的三种不同的搜罗本。春秋战国时代,教育以游学的方式进行,孔子、墨子皆无完整写本以课学生。孔子、墨子的言论往往由其后学搜罗汇编而成,而其后学又分为不同的学派,他们

6、所称为孔子、墨子的言论不免有后人添加的因素。这种汇编先师著述的风气与当时的经学发生思潮有关,史称,魏文侯时期李悝(公元前455-前395年)“撰次诸国法,着《法经》”。大约在此后二百余年间有诸子百家各家(如墨家、儒家)经学酝酿发生的情形,而道家经学的发生,可能是较晚的。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据考证大约抄写于公元前195年至前168年,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不分章的。此时《老子》的完备程度已经与今本《老子》大致相当。《韩非子·解老》也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虽然我们不能从《韩非子》那里看到《老子》全本,但可能的情况是,在韩非的时代,《老子》一书的完备

7、程度已经与今本《老子》大致相当。而今本《老子》的成书或在郭店一号墓之后与韩非卒年之间,即公元前300年至前230年的七十年之间。旧说:《老子》一书分章始于河上公。河上公不知其姓名,以其居河之滨而称之。据《四库全书总目》所说,河上公有两人,一战国时人,一汉文帝时人,皆有《老子注》二卷。今所传者,为汉河上公之书。《老子》河上公本、以及后来的王弼本皆分八十一章。而据元吴澄说:汉严遵(君平)所传本为七十二章。大约《老子》分章是汉代章句之学兴起之后的事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