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ID:26030519

大小:7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24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_第1页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_第2页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_第3页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_第4页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的宪法与宪政㈠近代中国的主要宪法一览从晚清至今,中国已经有过好多部宪法了,但是中国政治至今仍未上轨道。从宪法角度看,基本原因是什么呢?为便于讨论,我们先列出如下近代中国的主要宪法及其制宪修宪的时间,然后再考察问题之所在。1949年之前1.清末《钦定宪法大纲》(1908)2.辛亥革命南北议和产生的《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3.袁世凯主导的《天坛宪草》(1913年10月30日)4.《曹鲲宪法》(1923年)5.蒋介石主导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五五宪草》(1936年5月5日)7.《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12月

2、25日,以下简称《民国宪法》)1949年之后大陆

3、台湾8.《政协共同纲领》(1949年)

4、《民国宪法》加《临时条款》与《戒严令》9.《五四宪法》(1954年)

5、《民国宪法》加《临时条款》与《戒严令》10.《七五宪法》(1975年)

6、《民国宪法》加《临时条款》与《戒严令》11.《七八宪法》(1978年)

7、《民国宪法》加《临时条款》与《戒严令》12.《八二宪法》(1982年)

8、《民国宪法》加《临时条款》与《戒严令》13.《八二宪法》(88年修宪)

9、《民国宪法》(87年解严,实行民主宪政)㈡何以中国大陆有宪法无宪政?如上所见,自清末以来,中国有过多部

10、宪法。但是,中国大陆本土至今仍没有宪政。所谓宪政,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的,粗略地说,指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是被民意所限制的。其根本点在于,在政府权力之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在法治下行有限政府,才构成宪政。因此,宪政制度所约束的主要对象并非一般国民,而是国家或政府等权力机构。所谓宪法,就是这种法上之法(无论它是成文还是不成文),高于任何个人和机构,国家的一切权力源于宪法并依宪法行使。一切法律均不得违反宪法的宗旨、原则和内容。一般而言,一个明明有宪法的国家却迟迟未走上宪政道路,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宪法设

11、计得不好;另一个原因则是宪法形同虚设,政治家们根本没有把宪法当一回事。对历史上各部中国宪法进行比较与鉴别后,从宪法文本的审读和政治实践的历史记录来看,对中国的多数宪法来说,宪法的失败与其说宪法设计不当,不如说政治家们没有把宪法当一回事,是权力支配了宪法,而不是宪法支配权力。当然,宪法文本本身也不是每一部都没有问题。例如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宪法——清末的《钦定宪法大纲》(1908)就是显例。当时以慈禧为代表的满清当局迫于国际国内的大势,不得不考虑立宪问题了。1904年,张謇和张之洞的幕僚赵凤昌印制了日本明治宪法的译本给慈禧,据说慈禧表示赞同。190

12、5年6月4日,在日本战胜俄国前夕,袁世凯、张之洞以及两江总督周馥联名上奏,要求立宪。六周后,1905年朝廷上谕派四名高官“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实际上意味着清廷不久将同意立宪。1905年9月2日,清王朝废除科举考试。1905年12月11日,五名考察政治大臣,带着80名以上随员,共出洋考察了六个月。回国后,他们曾多次受慈禧接见,五人一致建议中国实行宪政。1906年9月1日,慈禧公布《预备立宪之诏》,成立官制编制馆。在立宪政府问题上,一些顾问告诫慈禧,只有英国、德国或日本模式的政体,才能保障皇室特权。在《预备立宪之诏》发布一年多后,190

13、7年9月9日,慈禧又派三名考察政治大臣,分赴英、德、日考察,最后朝廷根据各次考察报告,认定英国制度不切实际,不能仿效。因为它建立于传统之上,没有成文宪法;但实际上更重要的原因,是英国制度对君权有严格的限制,不合清廷胃口。德国普鲁士宪法虽然已有典章,但是仅仅在帝国议会通过后就立即施行,清廷认为那是强加于皇帝的,不尊重皇帝的最高权力。只有日本宪法,既已集编成典,又绝不侵犯皇家特权;事先既不受公众审查评论,皇帝公布宪法时还象是给国民的恩赐。事实上,当时日本的政体被后人称之为“伪立宪绝对主义”(pseudo-constitutionalabsoluti

14、sm,见信夫清三郎著《日本政治史》),是传统神权体制和家长制与宪法在形式上的嫁接。所以,慈禧决定采用日本式宪法,全面保留皇帝特权。他们在此基础上,采取立宪政体,实施“钦定宪法”。这个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第一和第二条差不多是直接从1889年日本明治宪法的第一、第三条直接翻译过来的。《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其中竟有14条是有关“君上大权”的。其中对君主权力的恋栈、索求以及唯恐丧失权力的恐惧,远远超过了日本明治宪法,尽管日本当时已是世界上最严厉的君主立宪政体了。即使如此,清廷还规定了长达九年的所谓“预备立宪的时间表”,要结束

15、后才公布宪法。即,满清计划于1916年举行全国选举,1917年才召开国会。但是,历史已经不愿意给清廷这一缓冲时间了。1908年11月14、15日光绪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