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兴衰纪略

南社兴衰纪略

ID:26030529

大小:7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4

南社兴衰纪略_第1页
南社兴衰纪略_第2页
南社兴衰纪略_第3页
南社兴衰纪略_第4页
南社兴衰纪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社兴衰纪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社兴衰纪略■李海珉南社酝酿于1907年,1909年在苏州正式成立,至1935年的南纪念会,存在了28个年头。中国从旧时代走过来的读书人的这一段历史,生动地映现了清末至民国那一代知识分子在革命进程中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这里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后人研究、汲取。一、南社的酝酿和成立20世纪初叶,南社在苏、浙、沪酝酿而成立,成员大多是同盟会会员。南社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日益高涨时期的必然产物,是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文化团体。以中国同盟会为首的革命运动锻炼了一代杰出的革命家,也培育出一代才华出众的诗人。柳亚子后来回顾他在辛亥革命前运用诗歌宣传革命的情形时说:“这时候的革

2、命工作,一部分是武的,暗杀、暴动是家常便饭,另一部分是文的,便是所谓宣传工作了。文学是宣传的利器,诗文并重,效力很大。这样,我的诗不是文学的革命,而是革命的文学了”(《柳亚子的诗和字》)。中国知识分子把文学样式作为宣传的利器,准确点说应该早于同盟会。自1899年至1905年同盟会成立,革命派创办期刊近30种,报纸10多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化队伍开始形成。南社的三位发起人,同里的陈去病(1874~1933),1902年参加中国教育会,次年到日本参加拒俄义勇队,稍后加入军国民教育会;黎里的柳亚子(1887~1958),1903年到同里读书,自创油印的《复报》,1906年在

3、上海健行公学教书,《复报》已经出到第67期,自68期开始,油印改为铅印,周刊改为月刊,由单张扩充为单行本,大32开本,每期60页,3万字,积极进行革命宣传活动;金山的高天梅(1877~1925),1904年到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与次年参加同盟会的陈去病、柳亚子创办、主编了《觉民》、《警钟日报》、《二十世纪大舞台》、《醒狮》等革命报刊,写作了大量诗文,鼓吹反清。当时上海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1904年冬,广东的邓实、黄节、蔡守和浙江的马叙伦等人成立学术团体“国学保存会”。陈去病、高天梅和柳亚子都加入了,并为该会刊物《国粹学报》撰稿。1906年,湖南的同盟会会员

4、宁调元、傅熊湘等人在上海创刊《洞庭波》杂志。这些刊物围绕的一个共同主题,那就是鼓吹反清。在革命活动中,陈去病、高天梅、柳亚子三人广泛结交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政治、军事、新闻、教育、文化活动的读书人,这些人都是反清排满的爱国者。特别是由于结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邹容、蔡元培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三人的思想渐趋成熟。陈去病从1903年编辑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人的文集《正气集》,为抗清而牺牲的吴易编定《吴长兴伯集》。陈还将清初的禁书,纪录清初满族统治阶级屠杀汉人的《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等书编辑为《陆沉丛书》,编撰了《清秘史》、《明遗民录》等著作,公开出版,以激发

5、民众对满清王朝的仇恨。柳亚子、田桐、苏曼殊等编印了《亡国惨记》等丛书。高天梅假托太平天国著名军事家石达开之名,一夜之间创作了《石达开遗诗》20首,发表后广为传布。这些,在反清革命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他们利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批判中国封建主义旧文化,以创造中国的资产阶级文化,期望中国掀起革命高潮。他们号召中国人民走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俄国民主革命的道路,行动起来进行革命,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卖国残民的满清王朝,以求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民主共和国。西方民主革命启蒙思想家卢梭、孟德斯鸠,革命领袖华盛顿、马志尼,资产阶级政治家罗兰、马利侬,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苏菲亚等人的

6、名字频频在他们的诗文中出现,给中国的封建文化进行了勇敢的冲击。周仲穆宣传信仰自由,主张破除孔孟之道的“大蔽”(《答顾秋岚书》),反对孔教提倡逆来顺受的“偏曲之道德”(《答族兄某》)。宁调元痛斥孔子是孕育“中国二千年专制之毒,民族衰亡之祸”的“民贼”(《孔子之教忠》)。柳亚子激烈地批判儒家纲常礼教的“邪说”,赞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社会学说(柳亚子《磨剑室诗词集•放歌》)。高旭主张“鼓吹欧潮”,反对复古倾向。林白水创办《中国白话报》,积极提倡劳动群众和士兵都能读懂的白话文。柳亚子也开始试用白话写作宣传鼓动文章。陈去病、柳亚子等人1904年在上海创刊《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提

7、倡改革戏剧,希望组成一支梨园革命军,在舞台上揭露清初扬州十日之屠、嘉定万家之惨,形象演示法兰西革命,美利坚独立,意大利、希腊恢复的光荣和印度、埃及灭亡的惨酷,动员人民起来革命(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戏曲作家吴梅创作了歌颂明末抗清英雄瞿式耜、戊戌变法殉难六君子和女革命家秋瑾英勇就义的戏曲,曾孝谷、李叔同等在日本改编并演出了中国最早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很快这个话剧就在国内上演,唤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革命激情,成为中国新戏剧运动的开端。王无生、黄人等发表进步小说的理论文章,王无生立志以卢梭、孟德斯鸠、莎土比亚、弥尔顿等西方资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