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

ID:26031321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4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_第1页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_第2页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_第3页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以德国著名.L.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和以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二者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师生关系以及课程论等上有区别也有联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教育。  一、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一致性  (一)一致重视思维教学  尽管不同的学科基础,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二者都重视思维在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认为思维能力是学习的核心,重视通过学生自身经验积累的方式以发展思维能力。赫尔巴特认为描述应使学生相信所描述的即其所见的[1]使学生通过练习等方式获取经验;杜威认为思维的过程

2、就是将一端的迷惑、困难转化为另一端的澄清、统一或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现实活动来积累经验。  (二)一致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  二者一致认同学生个体道德的培养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性。赫尔巴特认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必不可少;而杜威也同样把知识与品德的教育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总之,二者均重视教学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加强和培养。  (三)一致强调教学阶段  赫尔巴特根据心理学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对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起了积极作用,加强了课堂教学并使上课规范化,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杜威在教学过程上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

3、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简称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也有人把它叫做五步教学法。  二、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差异性  (一)学科基础的差异性  除了哲学和心理学,杜威还以心理学为基础。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哲学基础分别属于反映论和经验论,前者认为认识是后天形成的,后者认为事物是主客体的统一。同时在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心理学属于统觉理论,认为教育的起点是人的个性,其本质与直接目标是以各种观念丰富学生心灵,因此从原则上讲人具有可塑性。而杜威心理学属于机能心

4、理学这是其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础。  (二)教育目的的差异性  赫尔巴特把教育目的分为为未来职业做准备的可能目的和形成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的最高目的,认为教育是人为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最终是为了形成道德。而杜威反对把知识获取作为教学的目的,认为那不仅对学生没有好处,反而败坏思维的能力,是智力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他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但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无目的,指出必须要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必须转化为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必须避免提出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  (三)课程与教学方法的差异性  作为旧三中心说的赫尔巴特强调以课程、学科知识为中心,强调学

5、科分类,忽视学生经验、心理逻辑。而作为新三中心说杜威以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而反对把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赫尔巴特以教师教授为主,而杜威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经验中学习。前者让儿童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后者更调动了儿童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师生地位的差异性  赫尔巴特提出教师中心论,教师起着舵手的作用,一切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儿童,依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爱好组织活动,安排内容。把儿童作为起点、.L.中心,更是目的。提倡教育和教学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提倡

6、儿童的个人自由和自我表现。在教育管理方面,赫尔巴特别强调纪律和管理,适当时候可以采取强迫、威吓和惩罚等,以让儿童屈服权威。而杜威认为应采取民主化方式,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参与其活动中,让师生在活动中融为一体。  三、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对教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力,形成两大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两大流派。赫尔巴特提出的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形成阶段理论,是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也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杜威的教育思想对1922年壬戌学制的制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当今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等也

7、影响深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