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形变观测台站建设规范

数字地形变观测台站建设规范

ID:260391

大小:1.06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7-07-15

数字地形变观测台站建设规范_第1页
数字地形变观测台站建设规范_第2页
数字地形变观测台站建设规范_第3页
数字地形变观测台站建设规范_第4页
数字地形变观测台站建设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字地形变观测台站建设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形变台站第3部分:断层形变台站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断层形变台站建设所涉及的技术要求、技术参数和建设规程。本部分适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和相关科学研究的断层形变台站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T××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8207.1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G

2、B/T18207.2防震减灾术语第2部分:专业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1820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断层形变观测faultdeformationobservation对断层两盘垂直相对位移和水平相对位移的观测。3.2 固定标石fixedmarkstone断层形变台站用来代表某点地壳运动信息的嵌有测量标志的钢筋混凝土墩(或钻孔套管)。3.3 过渡标石transitionmarkstone断层形变台站用来传递测量信息的埋设稳固、嵌有测量标志的的混凝土标墩。4 观测场地勘选4.1 观测场地勘选的基本要求4.1.1 观测场地的勘选应考虑当地国民

3、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其可能对观测环境造成的影响。4.1.2 观测场地应具备正常开展断层形变观测工作所需的电力、通信和交通等条件。4.2 地震地质条件4.2.1 观测场地应布设在活动构造带的端部、拐折、分叉和交汇部位,且跨越活动构造带。4.2.2 基岩出露地区的观测场地基岩应坚硬、完整。4.2.3 无基岩出露地区的观测场地覆盖层(包括风化岩石层)厚度应≤50m,且地表土坚实。4.3 地形地貌条件4.3.1 观测点位宜选在场地平坦、视野开旷的地点,并应考虑利于观测点位长期保存和观测。4.3.2 下列地段不宜选作观测场地:4.3.2.1 地势低洼、易于淹没或地

4、下水位较高的地区;151.1.1.1 泥石流、土崩、滑坡的易发地带;1.1.1.2 地下有溶洞、流沙及近期古河道、近期海相、湖相沉积地区;1.1.1.3 土堆、河堤、冲积层河岸;1.1.1.4 陡坎和风口。1.1.2 断层形变综合观测场地的建站点视线高度角15º以上应无阻档物,特殊地区允许局部(累积水平视角≤60º)水平视线高度角25º以上无阻档物。1.2 环境要求1.2.1 观测场地的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1.2.1.1 矿区、油气开采区、人工填方等易发生地面局部变形的区域;1.2.1.2 易发生荷载变化的大型抽注水站、大工厂、大型仓库及大型建筑物等附近(新建观测

5、场地距其距离应大于500m);1.2.1.3 铁路两侧50m、公路两侧30m的范围内或其它易发生剧烈振动的地点;1.2.2 断层形变综合观测场地的观测点位应能正常接收GPS卫星信号。2 观测场地的布设(观测场地的布设参见图A.1)2.1 测线布设要求:2.1.1 断裂破碎带两侧以外至少各有两座固定标石,固定标石间可设立过渡标石。2.1.2 水准测线总长度应≤1.5km,综合观测墩的间距应≥300m。2.2 测站布设要求2.2.1 每条水准测线的测站数应为偶数。2.2.2 每测站的视距应≤30m。2.2.3 每测站的两标志间高差应≤2.5m。3 观测标石3.1

6、 观测标石分类与要求3.1.1 观测标石分类断层形变台的标石包括固定标石和过渡标石。固定标石分为水准标石和综合观测墩。3.1.2 水准标石3.1.2.1 水准标石分为普通基岩水准标石(参见图B.1)、套管基岩水准标石(参见图B.2)。3.1.2.2 普通基岩水准标石在标石表面中央嵌入上标志,在距上标志0.5m处设下标志。3.1.2.3 套管基岩水准标石在标杆管上安装主标志,在保护管上焊接副标志。3.1.3 综合观测墩3.1.3.1 综合观测墩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见图C.1,C2,C3)。3.1.3.2 综合观测墩在墩面设立强制归心盘作为GPS观测标志,在墩体底部

7、两对立侧面离墩体10cm处各设立一个水准观测标志,水准点位置可根据测线方向及保护房的房门位置确定。3.1.4 过渡标石过渡标石包括基岩过渡水准标石(见图D.1)和土层过渡水准标石(见图D.2)。3.2 观测标石的选择3.2.1 水准标石3.2.1.1 在基岩出露或覆盖层厚度不超过2m的地方,应选择普通基岩水准标石。3.2.1.2 在覆盖层厚度为(2~5)m的地方,可选择普通基岩水准标石,也可选择套管基岩水准标石。3.2.1.3 在覆盖层厚度为(5~50)m的地方,应选择套管基岩水准标石。3.2.2 综合观测墩3.2.2.1 在覆盖层厚度超过4m的地方应埋设Ⅰ型综合

8、观测墩。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