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活動介紹

探索教育活動介紹

ID:26056173

大小:98.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1-24

探索教育活動介紹_第1页
探索教育活動介紹_第2页
探索教育活動介紹_第3页
探索教育活動介紹_第4页
探索教育活動介紹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索教育活動介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索教育活動介紹壹、前言S.E.Webster(1978)認為教育不應是一種被動的經驗,而應創造一種氛圍令學生及教師皆能感到教育是種主動及參與的歷程,在探索體驗活動中的不確定性,會令學生試驗自己及探索未知,這將是令人興奮的經驗。。貳、發展狀況一、探索教育(AdventureEducation)在國外約有二十年的歷史,應用範圍涵蓋學校、社區、企業、醫院、心理諮商與治療中心,其強調活動的體驗學習與反思應用。探索教育的歷史及來源包括以下六項(蔡居澤,民84b):(一)、人類從遠古時代就在冒險、探索,這也是人類的天性和本能。人們藉著與大自然親近,從原始生活中的恐懼轉為對自然的喜愛和保

2、護。(二)、戶外學校的成立(OutwardBound):1913年夏天,英國牛津大學科漢(KurtHahn)利用柏拉圖共和國的理想來改造社會,他想在健康的草原教育下一代的領導者,遙遠地離開腐敗的環境,來重新擔任改造社會的工作。從教育改革著手,成立一系列的戶外學校,推廣探索教育。(三)、經驗教育學會(AEE):1977年成立,秉承杜威(JohnDewey)經驗教育的主張,透過此學會的服務,美國探索教育更加蓬勃發展,且對於活動「證照制度」的努力,也使探索教育更制度化,並維持一定的水準。(四)、國家戶外領導學校(TheNationalOutdoorLeadershipSchool)

3、:專門培訓戶外學校的領導幹部,使學員體驗自己的實力,並有機會貢獻社會。(五)、野外學校(WEA):同樣在為探索教育培訓領導幹部,鼓勵人們享受戶外生活和提升野外保育的態度。(六)、探索課程(ProjectAdventure,簡稱PA):1971年美國麻州漢彌爾頓高中校長正式將野外教育納入學校課程,在學校舉辦戶外活動,培養學生更警覺、活潑、負責任且富有創造力。這是科際整合的課程,時間為期一年,從基本到進階,建立信心主動發掘問題。二、其中PA(探索課程)最早起源於1971年在麻塞諸塞州Hamilton-WenhamRegionalHighSnchool的一個初中等教育法案中Titl

4、eⅢ的方案,主要在提供合作性的歷險及挑戰的經驗,令學員能激發個人的成長,包含自我概念的增進、同儕關係的增進、及社會意識的增進(Gass,1993)。(一)、在PA中不強調參與的表現,而重視參與的態度。PA在美國發展出三階段的活動課程,學校最先將其融入體育課程中:1、第一階段是漸進地透過一系列的伸展與平衡練習,來去除剛開始的恐懼和自我意識的抑制。2、第二階段會呈現一些問題情境〈是種觸發的活動──initiatives〉令學生發展個人的自信心和增進同儕間相互支持的程度,此時強調合作、個人的主動和不同程度的冒險。3、第三階段圍利用樹、電線桿或建築物形成繩索課程,在課程中會設計整合身

5、體的平衡、協調、敏捷及定向的要素。(二)、這課程一時蔚為風潮,漸漸融入一般學科課程中,教師可根據課程需求,運用這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在此有關PA的活動方案,我們稱之為『探索活動』。參、探索活動的內涵一、每一個探索活動皆是一種遊戲,透過遊戲的媒介可使學生表達情感、探尋人際關係、探索自己與環境,並重新建構與組織自我的世界。探索活動領導者角色在於創造一種情境氛圍,使學員能彼此分享、關懷、信任、冒險、成長和學習,並且能有意義地交流思想、見解、知覺、情感、反應、能量,以及互相支持。二、蔡居澤(民90)將探索活動領域分為:(一)、高冒險性活動,如登山、泛舟、攀岩、野外求生等。 (二)、中冒

6、險性活動,包含低空繩索及高空繩索課程。(三)、低冒險活動,一團體歷程分為認識(暖身)、信任、溝通、合作、解決問題等活動。(四)、其中低冒險活動,因不受場地限制,是較易實施的探索活動類型。本書的探索活動設計即以低冒險活動為主(見活動設計範例)。至於中冒險活動的設計內容,可進一步參閱蔡居澤、廖炳煌(民90)合著的「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肆、探索活動設計原則:一、張景媛(民90)認為綜合活動設計原則有:(一)、以真實行動為基礎,培養學生生活實踐的能力。 (二)、以應用與創造為歷程,激勵學生在實際行動與應用的歷程中,培養獨立與創造思考的能力。(三)、以意義建立為依歸,設計與學生生活經

7、驗結合的活動,促進學生知識、社會、經驗的統整,並從規劃組織實踐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 二、 經驗學習環(一)、此為經驗學習的模式可包含四部分:體驗(experiencing)、反思(reflection)、類化(generalizing)、應用(applying),依此學習環領導者引導學員從直接體驗活動中吸收經驗,在從經驗中反省體會,最後能將體驗的結果類化並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蔡居澤、廖炳煌,民90)。三、 全方位價值契約(一)、全方位價值契約是一種團體規範──探索學習團體尊重每一個參與者的公平性、差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