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其骧-复原中国历史大舞台

谭其骧-复原中国历史大舞台

ID:26063373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4

谭其骧-复原中国历史大舞台_第1页
谭其骧-复原中国历史大舞台_第2页
谭其骧-复原中国历史大舞台_第3页
谭其骧-复原中国历史大舞台_第4页
谭其骧-复原中国历史大舞台_第5页
资源描述:

《谭其骧-复原中国历史大舞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谭其骧:复原中国历史大舞台谭其骧:复原中国历史大舞台当时有一幅图关于吐蕃,涉及西藏历史问题。许多人希望不要把吐蕃画那么大,但谭其骧坚持实事求是,事情一直吵到胡乔木那里,最后是胡耀邦批示遵照谭其骧的意见画。这只代表吐蕃当时扩张到了现在新疆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吐蕃到过的地方就应该属于所谓大藏区  本刊记者|熊崧策  对于一个真正的中国历史爱好者或者研究者,无论你的兴趣在先秦两汉还是在宋元明清,无论你的治学方向是政治制度还是社会风俗,谭其骧都是无法绕开的一个名字。    质疑老师顾颉刚,爱上历史地理学    今年是谭其骧诞辰100周年。谭其骧,字季龙,浙江嘉兴人,1911年2月25日

2、出生在奉天(沈阳)城外的皇姑屯车站站长宿舍。之所以出生在这个后来因张作霖被日本特务炸死而闻名于世的重要地点,是因为他的父亲谭新润是这里的站长。不过这里没有给谭其骧留下多少印象,1912年谭新润突发脑血栓,携眷南归祖籍嘉兴。  1926年,谭其骧考入上海大学,后来又进入上海暨南大学。最初,谭其骧念中文系,后来又转到外文系,才上了两星期课,学校新成立了历史社会系。谭其骧自认擅长逻辑推理,决定转入历史社会系,主修历史,兼修社会学。1930年,临近毕业的谭其骧选定了治学的目标,赴燕京大学研究院学习历史。  1931年9月,燕大教授、当时声望已经很高的学术领袖顾颉刚开了一门《尚书》研究课

3、,在课上,顾认为《尚书•尧典》写作时代应在西汉武帝以后,一条主要的证据就是《尧典》中说虞舜时肇十有二州。而先秦著作讲述上古州制的只有九分制,却没有十二分制,到汉武帝时置十三刺史部,其中十二部都是以某州为名,自此才有十二州之名,所以《尧典》中所载十二州应是汉武帝时的制度。谭其骧在读了这段讲义后,又把《汉书•地理志》仔细翻阅了一遍,觉得顾颉刚在讲义中所列举的十三部并不是西汉时的制度,而是东汉的制度。一天下课,他就向顾颉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听到学生的不同意见后,顾颉刚非常高兴,鼓励谭其骧把想法写成文字。此后,两人通过书信进行了探讨,顾颉刚对谭其骧的钻研表示佩甚,不

4、仅虚心地接受了学生的意见,还将往返讨论的四封信加上附说,作为讲义的一部分印发给全班,告诉同学们:对于这时期的分州制度,两千年来的学者再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清楚了。  顾颉刚谦虚诚恳的态度和宽宏博大的胸襟让年轻的谭其骧钦慕不已。在谭其骧看来,这场讨论不仅解决了一个学术问题,还让他对历史地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确了终身用力钻研的方向。顾颉刚赏识他的胆识和才华,请他一起创立《禹贡》学会,并且委托他创办《禹贡》刊物,那时的谭其骧,才二十岁刚出头。    翻烂《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图》等古籍    毕业后,谭其骧很快走上辅仁大学和燕京大学的讲台,史念海、侯仁之两名后来的中国历

5、史地理学大家都听过他讲的《中国地理概论》。  抗战爆发后,谭其骧进入大后方,在贵州,任教于内迁的浙江大学,1946年随浙大回到杭州,并给上海暨南大学兼课。解放后,浙大历史系停办,此时上海暨南大学也停办,文学院并入复旦。复旦学生代表金冲及赴暨大开学生座谈会,表示欢迎并征求意见,谈到大家最喜欢谁的课时,好几名学生都说谭其骧的课讲得好,一致要求复旦聘他。复旦历史系主任周予同虽然不认识谭其骧,但听了金冲及转达的意见后,立即向谭其骧发出了聘书,从此,谭其骧一直在复旦任教。  听过谭其骧上课的很多学生,都佩服他的博闻强记。一个很小的县城,在历史上属于哪个郡国,在地图上的大致位置,他都记得一

6、清二楚。然而谭其骧却不认为自己有过目不忘的能耐,他向后辈们介绍自己的治学方法:几十年来我把一部《汉书•地理志》几乎翻烂了,当然记忆力再坏也会记得不少;我对《水经注》没有像对《汉书•地理志》那么熟,但杨氏《水经注图》我已翻烂了一部,无法再用,只得再买一部,现在全书已有一半由于中缝破裂,一页都变成两页了。因而我对《水经注》的内容也基本上有了数。    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缘起于毛泽东读史需求    新中国史学界有两大基础工程,一个是二十四史点校本,一个是《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参与了前者,主持了后者。《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制,前前后后花了三十五年时间,是一部

7、绘尽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地理变迁的巨作。  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缘起于喜爱历史的毛泽东。  1954年秋,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历史学家吴晗碰到一块,他们交谈的话题自然少不了历史。毛泽东谈到读历史应有一部历史地图集放在手边,以便随时查看历史地名的方位。当时市面上有好几种历史地图集,但都失之简略,充其量作为教学参考用,满足不了毛泽东读历史典籍的要求。  吴晗想起清末民初的杨守敬编绘过《历代舆地图》,内容相当详细,凡见于正史《地理志》的州县一般全部上图,还用朱墨套印古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