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域生态修复

太湖水域生态修复

ID:26074657

大小:6.30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1-24

太湖水域生态修复_第1页
太湖水域生态修复_第2页
太湖水域生态修复_第3页
太湖水域生态修复_第4页
太湖水域生态修复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湖水域生态修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太湖水域生态修复太湖水域生态背景与问题太湖水域生态修复技术底泥生态疏浚建立渔业生态工程湖滨带与湿地生态修复太湖水域生态修复实例及成果。第11组:组员:朱佳伟、涂凌波、励珊张琪琪、陈海华PPT制作:张琪琪、陈海华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所有的蓝藻都含有一种特殊的蓝色色素,蓝藻就是因此得名。蓝藻的暴发性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1、农业施肥、畜牧业、渔业等用水2、生活污水3、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如何修复太湖水质?太湖水域生态修复--底泥生态疏浚湖泊底泥是太潮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

2、部分。是湖泊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积极交换带。太湖底泥中富含的营养物是湖体的内污染源,是造成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的营养盐来源之一。据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资料.底泥释放TN占总污染量的18.5%,TP占29.4%,即使将外部入湖污染全部控制.仅潮内底泥释放和动力作用下的再悬浮、溶出也将引起藻类的发生。太湖底泥的蓄积量和分布据我局最近对太湖底泥的调查,以>O.1m厚度的底泥面积计,全潮底泥分布面积为1633km2。为全湖的70%,底泥总蓄积量为19.15亿m(如图)。底泥是湖体各类营养物质的载体,底泥中TN含量为0022%-0.45

3、0%,平均0.094%;TP含量0.039%-0.237%;均值0.058%;底泥中有机质含量为0.31%~9.04%,平均为1.70%。从不同测点营养盐垂直分布变化看。有几种较为典型的类型,但从总体上看。表层0~30cm营养盐含量较高。表聚性明显。太湖底泥的生态疏浚一般工程疏浚为物理工程,以取走泥沙为目的,而太湖生态疏浚目的在于清除含高营养盐的表层沉积物质,包括沉积在淤泥表层的悬浮、半悬浮状、由营养物形成的絮状胶体,或休眠状活体藻类及动植物残骸体等。路线及方法依据对太湖底泥营养盐分布特征,疏浚深度以50cm为好。疏浚时务必采用特殊技术和装置,密闭和抽吸是关键,即疏浚器械头部

4、采用类似吸尘器原理结构,以免扰动底泥,减低疏浚效果。疏浚作业最佳施工期宜为初冬至春末,太湖处于低水位期,湖面风浪较小,湖泊水体交换缓慢,沉积物基本处于相对静态,有利于高效施工。疏浚方案的制定首先,应对污染底泥的沉积特征、分布规律、理化性质等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其次,应在比较精确的测量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疏挖深度、完成沉积物总量测算及总量调查,对疏挖范围及规模、疏浚作业区的划分及工程量、疏挖方式及机械配置、工作制度及工期等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最后,对底泥堆放场地的选择、处置工艺的选取等都要有明确的技术方案,尤其要提出综合利用方案。河流底泥疏浚2.1 疏浚深度疏挖深度的确定应综合

5、考虑清除内源性污染、控制巨型水生植物的生长以及有利于生态恢复等问题。2.2 疏挖形式底泥疏挖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方法是将水抽干,然后使用推土机和刮泥机清除表层底泥。第二种方法是带水作业,应用范围广泛,河湖疏浚都可用之。疏浚底泥资源化途径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把疏浚底泥应用于农田、林地、草地、湿地、市政绿化、育苗基质及严重扰动的土地修复与重建等。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减少其负面效应,使疏浚底泥重新进入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循环中。土地利用能耗低,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积极的处理方式。2填方材料疏浚底泥资源化途径可代替砂石和土料进行使用。与一般的土料相比,固化土具有不产生固结沉降、强

6、度高、透水性小等优点,除可以免去进行碾压、地基处理施工外,有时还可达到普通土砂所达不到的工程效果。3建筑材料可以用作制作陶粒、制造砖瓦、制作瓷砖等方面生物修复技术展望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污染底泥修复的研究已越来越广泛,生物修复与其他修复方法相比,由于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节省费用、对环境影响小,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物的浓度,而且能够在其他技术难以使用的场地使用的优点,因此生物修复已在许多河湖进行试验,成为治理污染底泥的热点修复方法.太湖水域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建立渔业生态工程,控制过度养殖,适度利用水体概述:生态渔业系统是生态农业中的子系统,它研究在

7、渔业有关的生态和经济系统内,如何充分、合理利用现有渔业资源,以取得最佳产量、最佳经济效益的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太湖湖湾区湖水深1.5~2.0m,水生植物丰富,水动力条件稳定,适宜于鱼类和水生动物繁衍和养殖。网围养殖,不占陆域,经济效益高,对开发湖泊水面资源,促进渔业发展有积极作用。湖体养殖受制于湖体水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应建立总量控制的渔业生态工程,在开发利用的同时,维护水资源的更殖再生。生态渔业是中国的独创,传统的生态渔业有:桑树基鱼塘、甘蔗基鱼塘、鱼-猪-菜、稻田养鱼、鱼-萍-稻、鱼-藕-莲、鱼-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