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植技术考述

清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植技术考述

ID:26077150

大小:65.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4

清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植技术考述_第1页
清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植技术考述_第2页
清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植技术考述_第3页
清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植技术考述_第4页
清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植技术考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植技术考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植技术考述清代河西走廊农作物种植技术考述  农作物种植技术是指某一区域土地利用、农田水利、耕作制度、作物栽培、土壤肥料等等的技术表现形式,在农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时期农作物种植技术是历史农业技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西部地区而言,目前学界对历史农业技术地理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的探讨[1,2],具体从某一较小区域出发讨论历史时期农业技术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个案研究还不多见。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降水稀少,土壤含沙量大、盐碱化程度高、肥力低,河西五郡设在穷荒之本文由.L

2、.收集整理际,天寒地冷遇夏而有霜,未秋而有雪,逢灾而有雹,不产丝棉不产五谷,艰苦莫甚,大非腹里可比[3]170,其农业种植的自然条件差,地域特色明显。学界目前缺乏对历史时期河西走廊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系统研究。  历史时期河西走廊的农作物种植技术经历了波折缓慢的发展。据汉简的记载,两汉时河西地区铁质农具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播种工具亦是当时较为先进的耧车,并根据耕作环境推行了能风与旱的代田法[4]。农作物品种亦较为丰富,主要有:胡麻、梁米、黄谷、土麦、白米、穬麦、黍米、黄米、白粟、胡豆、秫、糜、荠、茭、秣、谷、菽、麦、米等20多

3、种[5]8。至魏晋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河西地区的农业耕作技术开始落后,多数处在不晓作耧犁、用水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6]卷一六《任苏杜郑仓传》的状态。隋唐时期,河西农业经济繁荣,农业耕作技术得到发展。据敦煌莫高窟壁画可知,该区使用的耕犁已由魏晋时的长辕长床犁,发展成为了长辕无床犁,双手按犁柄进行耕作。并且此时期河西粟、麦亩产量比西汉、前凉都有较大增长[7]。唐末安史之乱后,河西地区陷入吐蕃王朝统治,农业经济衰退,农业耕作技术徘徊不前。至西夏时期,河西地区的土地耕作方法已为二牛抬杠法,但与当时内地流行的曲辕犁相

4、比显然落后。元代该区农业耕作技术多沿袭前代。明王朝统治时期,河西地区仍然是封闭的小农经济王国,农业耕作技术前进的步履十分艰难。时至清代,由于获得了安定的发展环境,河西地区农业经济重新开始复苏。  一、耕作制度  耕作制度是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采用的种植方式。河西走廊地区因地势高燥,气候寒冷,水田极少,有清一代对于该区土地的利用尚不充分,农作物的种植习惯上一年仅种一季,山田川田仅一熟,水田岁有再熟[8]568,种广而易荒,一岁不两获,十岁不五收。[9]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轮作[10]38。清代河西地区的耕作方式多是指

5、土地的休耕与换茬。即今春为小麦,秋收后泡水耕耙,每岁白露前后泡来年麦地[11],来春种粟(或黍),再来春种亚麻(或大麻),习惯上无冬作,无论何种作物一年只一作,此为换茬;如某地因种植年数稍多,地力渐减,或因耕作不便,往往令其休闲,而另垦其他荒地,此为休耕。  清代河西地区由于土地肥力低,因此土地的休耕与换茬较为普遍,岁惟一获,且多间年歇种者[2]63。如永昌县每年冬季要对间年歇地浇泡冬水,以便于来年耕作[11]。武威县,因边壤沙碛过半、土脉肤浅,往往间年轮种。[2]32安西县亦有开种地亩二三年后,地力寖薄势需停耕者,仅可听

6、民另觅可垦之地补种,非官法所能督[12]375。古浪县亦多休耕垦种,古邑山田间岁而耕,周礼所谓一易再易也[13]463。即垦种一年后休耕一年,来年再行垦种。清代镇番县将此种歇地垦种方法称之为歇沙:耕东息西,俗谓之歇沙,广有土地,始可为之[14]卷八,高宗乾隆元年丙辰,293。  《镇番遗事历鉴》记载乾隆年间镇番县的歇沙与换茬方式:  今农民为养地力,其法有二:一即歇沙,一为换茬种植。歇沙需深翻,或歇一年,或歇二年,夏种时,大水冬灌,冻泡如酥,遂成沃田。换茬最易,甲年种麦,乙年种糜,亦见奇效。若地力过疲,易之苜蓿,阅二三年,

7、遽成上上之地,盖亦农家经验也[14]卷八,高宗乾隆元年丙辰,293。  镇番县的耕作方式包括歇沙与换茬两种,歇沙时需将地土深翻后休耕,歇沙时间长短不一,一二年不等。换茬相较歇沙为易,只需每年交替种植不同的作物即可。若土地肥力丧失过快,则可改种苜蓿,二三年后地力即可恢复。故清代河西走廊一带在农事耕作中多注意采用歇沙、换茬等方式提高土地的肥力,但受制于农业种植的自然条件,该区的轮作制度并不典型,自身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二、垦种  垦种的方式方法及流程是种植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地的自然种植条件,清代河西走廊地区形成了一

8、套自有的垦种方式。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又兼碱性较重,普通杂草及灌木生长也受限制,土层中杂草及树根蔓延很少,故其开垦方法亦较简单,主要包括渠道修治、泡水排碱、耕耙、掘草、撒种等。因河西终岁雨泽颇少[12]375,所有水田皆恃祁连山雪水灌溉,水源紧张,所以在耕种中田埂之修治及渠道的开凿是必不可少的,即所谓浇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