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全球变暖的发电技术论文

防止全球变暖的发电技术论文

ID:26077162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4

防止全球变暖的发电技术论文_第1页
防止全球变暖的发电技术论文_第2页
防止全球变暖的发电技术论文_第3页
防止全球变暖的发电技术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防止全球变暖的发电技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防止全球变暖的发电技术论文.freelHI)已在美国加州安装了660台275千瓦级的风力涡轮。实际应用的这些涡轮机,其输出功率范围从100千瓦到600千瓦,而兆瓦级的风力涡轮目前正处于中试阶段。在日本,迄今输出功率最高为300-400千瓦,但MHI开发的500千瓦级的涡轮在1996年10月已成功运转。太阳-热发电太阳能发电技术可分为太阳-热发电和光伏发电。在前一种情况下,通过搜集的太阳热能,用水或低沸点流体直接或间接产生的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在后一种情况下,通过p-型和n-型半导体的组合,将阳光直接转换为电。太阳-热发电又分为直接和间接(二元循环)型发电系统。在前一种情况下,使

2、用一台冷凝器,通过直接产生的蒸汽驱动汽轮机;而在后一种情况下,是在主系统使用一种沸点高于水的熔盐或液态钠,通过热交换加热辅助系统内的工作流体-水或低沸点流体产生蒸汽。虽然前一种系统简单,但热效率低于后者,难以在高温下取得蒸汽,需要辅助燃料点火。在日本已建成输出功率1000千瓦的中试装置,应用了塔型和曲线-直线型冷凝器,用热水蓄热设施予以补充。美国在1982年开始对10兆瓦级的发电机进行研究,随后建成了实际应用输出功率超过30兆瓦的装置。再生能源发电尚有一些问题需研究解决:(1)由于日光能量密度低(在白天,最高每平方米1千瓦),要放置太阳热能收集器需要巨大的空间。(2)太阳辐射的

3、强度变化大,因发电取决于时间和天气,所以不能实现稳定发电。(3)由于难以通过热积累把蒸汽的温度提高到一个高水平,所以不能实现高效率的兰金循环(总效率10%~15%)。为减少成本,实现电力的稳定供应和提高效率,要解决的问题(1)必须改善抛物面反向镜型和定日镜塔型系统的热收集效率;(2)必须应用一补充锅炉或蓄热系统;(3)需使用一个二元循环提高温度,并通过应用低沸点混合液体改善兰金循环。光伏发电应用光伏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仅次于水力发电技术,也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是一种理想的干净发电技术。为发电提供能量的日光是无限的。假定在白天太阳辐射的最高强度是每平方米1千瓦,发电效率为1

4、0%,整个地面上每年可能的发电量为1.4亿亿度,大约相当于全世界能耗量的100倍。这意味着如果把太阳电池放置于不到全球陆地面积的1/100,或其沙漠面积的1/20,所发电量就足以满足全世界能量的需求。这种再生能源每单位面积的输出功率密度低,所需要的面积大约为烧煤电站的20倍。在美国和印度,沙漠面积巨大,目前正在进行的计划是建造188兆瓦(美国)或50兆瓦(印度)的光伏发电厂。由于世界上有许多地区适用于大规模光伏发电,作为新日照计划的一部分,发展一种全球性的干净能源系统,即世界能源网(WE)正在进行中,该计划的目的是,在这些地区实现中央光伏发电,用所发出的电使水分解产生氢,氢既可

5、用做能源,又可用做蓄能和输能介质。从保护全球环境和能量生产角度看,实现这一计划很重要。地热发电可供发电的地热资源可粗分为蒸汽、蒸汽和热水二相流、热水。地热蒸汽可不加处理直接引入汽轮机;而二相流被分为热水和蒸汽,热水通过闪蒸器变为蒸汽,引入汽轮机的低压侧。在热水情况下,可采用上述的二元系统(通过使用主系统一侧的热水使辅助侧的低沸点液体蒸发,并通过低沸点液体驱动涡轮)。自从1966和1967年9.5兆瓦、11兆瓦的电站(由日本三菱重工安装)分别投入运行以来,目前在日本正在运行的装置有18台,约生产530兆瓦的电。以间歇泉电站的容量最高,为151兆瓦。美国目前正在运行的间歇泉电站,功

6、率在100万千瓦以上。日本三菱重工的技术得到高度评价,它通过单级或双级闪蒸系统,将热水变为蒸汽并将蒸汽引入涡轮的中压或低压段,这样,双相流热资源就得到了有效应用。这种双级闪蒸系统于1977年投入商用,目前用在60多台发电装置。从有效使用小规模地热资源观点看,预计未来会发展小型(便携式)发热发电装置。洋能发电虽然使用洋能的发电技术包括:大洋热能转换、潮汐、洋流和海波发电,但是,洋能密度低,因此必须建造大规模的海上设施,这就使洋能发电在经济上很不利,除非能保证有良好的选址条件。以上简述了使用各种再生能源的发电技术,除水电外,任何再生能源的单位面积或体积的能量密度都低,要有大规模的能

7、量收集器,这将导致建筑成本的增加,在经济方面比不上热电站。从保护地球环境角度讲,应最大限度地使用再生能源。因此改善这类技术的经济性,必须通过促进能量收集技术和提高未来电的转换效率,加快再生能源转换的应用和传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