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

ID:26095955

大小:191.0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24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_第1页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_第2页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_第3页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_第4页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解释名词(15分)1、CIAM——现代建筑师国际会议,现代主义建筑师自发成立的以反折衷主义推广现代建筑理念的国际性民间组织。1928年成立于瑞士拉萨尔查兹,1959年解散,1933年提出雅典宪章,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游憩、交通、工作。2、哥特式——12世纪形成于法国,使用了尖券、尖拱、骨架券、飞扶壁、束柱、花窗棂等,典型实例是巴黎圣母院。3、风格派——1917年形成于荷兰,先出现于绘画,后影响建筑,或称新造型派,或新要素派,强调体形分解、线条、板面与色彩,强调构图韵律。4、有机建筑——赖特把自己的建筑称

2、做有机的建筑,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强调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在布局、材料、造型上与环境有机结合,在结构与材料上要表现自然本色充分利用质感。5、隐喻主义建筑——体现象征主义,强调艺术造型和象征含义的建筑,产生于50年代。二、试绘图说明西方古典柱式的特征、比例及对后来建筑设计有何影响?(15分)三、试简要说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20分)四、试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变化与特征,并举出其不同典型实例。(20分)答:中国古代城市的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居民区。城市形态随三者的发展不断变化

3、,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各种要素的分布还处于散漫而无序的状态,中间并有大片空白地段相隔,说明此时的城市还处于初始阶段。典型实例为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宫殿遗址。第二个阶段是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城市总体布局还比较自由,形式较为多样,有的是大城包小城,如曲阜鲁故都及苏州吴王阖闾故城,有的是二城东西并列,如易县燕下都故城。第三个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三国时的曹魏都城——邺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的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

4、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这是前一阶段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这样,不仅各种功能要素区划明确,城内交通方便,而且城市面貌也更为壮观,唐长安城堪称是这类城市的典范。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里坊制的城市模式宣告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开放式的城市布局,典型实例为汴梁。五、独乐寺观音阁在建筑和结构上有何特点,请予以介绍。(10分)答:①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外观两层,有腰檐、平坐,内部三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②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平面仍

5、为“金厢斗底槽”式样。③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上下层柱的交接采用叉柱造,上层和夹层檐柱较底层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在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座楼板以下的夹层施以斜撑。④斗拱种类24种,上檐柱头铺作双抄双下昂,昂尾压在草袱之下,补间铺作只一朵,下面承以斗子蜀柱或驼峰。⑤梁架分明袱及草袱二部分,仍用叉手与托脚,大部天花用平闇,仅当心间中央用八角形藻井。⑥井口勾阑用通长之寻杖及承托之斗子蜀柱。六、名词解释(20分)1、缠柱造——它是下层柱端增加的一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结构外观稳妥,但要加梁,角部各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

6、。2、沥粉贴金——3、寻杖绞角造——宋以前木勾阑的寻杖多为通长,仅转角或结束处才立望柱,若木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称为寻杖绞角造。4、下檐出——(大木小式做法)按上檐出八扣。(大式瓦作做法)按上檐平出八扣,如歇山周围下檐出,按上檐平出七五扣,如后封护檐者,后檐出多同山出一样。(小式瓦作做法)每柱高一丈,得上檐出三尺,下檐出二尺四寸。5、龙尾道——含元殿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坡道供登临朝见之用,坡道共七折,远望如龙尾,故称“龙尾道”。1990年外建史一、解释1.雅典宪章2.风格派3.国际式4.巴西里卡

7、5.浪漫主义建筑二.绘图1.帕提农神庙平、立面2.巴黎圣母院立面3.罗马万神庙平、立面4.圆厅别墅平、立面5.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平面三.试分析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及其代表性实例四.试分析问复兴建筑的特点与成就,并举例说明五.试分析50年代后的西方建筑思潮中建史一.试述塔在中国佛寺中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与变化(20)二.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类型和特点如何?请予阐述和评论(20)三.你认为《营造法式》这部书有何特点,它的内容及其影响如何?(20)四.名词解释(尽可能附图)(20)1.杷头绞项造2.溜金斗拱3.霸王拳4

8、.一颗印1991年中外建筑史考研试卷一、解释并绘图(共23分)1、金厢斗底槽(平面)(2分)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内外柱同高。2、侧脚与生起(立面)(2分)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生起——柱的高度由当心间的平柱,向两端的角柱逐间增高。《营造法式》规定,相邻两柱的升起高差约为2寸,可依间宽大小随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