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理论在饮食调护中的应用

浅谈中医理论在饮食调护中的应用

ID:26105588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4

浅谈中医理论在饮食调护中的应用  _第1页
浅谈中医理论在饮食调护中的应用  _第2页
浅谈中医理论在饮食调护中的应用  _第3页
浅谈中医理论在饮食调护中的应用  _第4页
浅谈中医理论在饮食调护中的应用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理论在饮食调护中的应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医理论在饮食调护中的应用【摘要】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指导饮食调护,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辨证施食、辨证施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药疗、食疗的有机结合。【关键词】中医理论;饮食调护;应用祖国医学历来重视对患者的饮食调护,“医食同源”〔1〕,源远流长。认为合理的饮食不仅对疾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而且又有调理疾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功效。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要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发挥饮食在调护抗病中的积极作用。1辨证施食,适当忌口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阴、阳

2、、表、里之别。疾病的性质不同,对食物的性味要求也不一,只有食物的性味与疾病的性质相宜,才能收到调护疾病的效果,否则,会影响疾病的恢复,甚至加重病情。如中风患者,当出现昏迷、半身不遂、四肢瘫软、肢体不温、面白唇暗、舌质暗淡及舌苔白腻等症,乃为素体阳虚、痰湿内盛、风痰上扰所致的痰湿蒙塞心神之证,宜用温性食物,如花菜、胡萝卜、糯米、菜心、香菇、南瓜、木耳、核桃、玉米、红小豆、蜂蜜等进行调理。若辨证不清,反用清凉甘寒之品,如绿豆、芹菜、菠菜、冬瓜、黄瓜等,则阳气更伤,湿痰凝滞,易致病情恶化。因此,指导患者的饮食,一定要

3、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性质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按照“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则进食〔2〕,以达到促使疾病康复的目的。饮食忌口,历来为中医所重视。如《金匮要略》曰“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1〕,说明适宜的忌口,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利的。同时中医强调忌口不宜过分,当灵活掌握度,以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如麻疹患者,饮食宜清淡,禁食鱼虾等发物,但并非绝对禁食一切动物蛋白,每天可给予患者鸡蛋1~2只,瘦肉40g。否则,会因营养缺乏而并发角膜软化等疾病。2均

4、衡膳食,荤素搭配饮食清淡为中医饮食原则之一。患病之体,脏腑功能紊乱,脾胃每多受累,使运化功能减退,给予清淡食品,不仅易于消化吸收,亦可减轻胃肠负担,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但是,单纯素食蛋白质质量较差,维生素A和B2、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减少,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患者的生理及病理要求。如消渴症,脏腑物质转化功能失调,组织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使患者日趋消瘦。此时,需要供给较多的优质蛋白──动物蛋白,以弥补身体的大量消耗。可见,只有在素食的基础上,搭配适量的荤腥之品,才能满足病体之需。如《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5、、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才能“补益精气”。补充荤腥食品,要切忌过量。否则,过食肥甘厚味,则可助湿生痰。祖国医学认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心痛、胸痹、消渴、疮疡肿毒等症的发生,大多与过食肥甘之品有关。如《内经》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膏粱之变,足生大疔”。3饮食节制,饥饱有度饮食无节,饥饱失常,均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甚至可加重病情。过饥,水谷精微不足,精气津血化生无源〔2〕,久之,气血亏损变生他病(如贫血)。过食,“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尤其是暴饮暴食对患者更为有害。如逢年过节,喜庆之余,医院门急诊收治

6、中、老年患者,大多是多食肥厚食物,出现心胸憋闷、刺痛、肢厥神昏、脉微欲绝等症,经及时抢救,方转危为安。可见,患者饮食有节,防止饥饱过度是何等重要。4食品多样,防止偏食在饮食调护中,注意为患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避免单调饮食。这样,既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物质,又能刺激患者的食欲,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饮食品种,不仅要有鸡、鱼、肉、蛋、奶、谷、豆、果蔬,而且在形式上要有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通饮食及特制的营养液等〔3〕。应根据患者的需要,经常变换食物的品种和形式,使营养物质的摄入既全面又充分,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如《

7、内经》曰“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某些患者有偏食某味的习惯,在饮食调护中应注意予以纠正。偏嗜某味不仅难以获取全面的营养,影响疾病的恢复,而且还有可能继发其他疾病。如偏嗜辛辣之品(辣椒、葱、姜、蒜等),则可出现目赤红肿,口干舌燥,皮肤生疮,甚至便秘等症〔3〕。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出现便秘会有生命危险,应给予高度重视。5辨清虚实,择时调补患者住院后,家属往往不顾病情是否需要,盲目给患者大量滋补品。诚然,对于各种虚证患者,进食滋补食品不失为调养疾病的一种方法。但患者何时需要何种滋补食品,家属并非知

8、晓,在饮食调护中应及时给予患者或家属必要的指导。若不问病情,不注意把握调补时机,盲目进补,则难以达到滋补之目的。通常情况,饮食调补应选择在疾病的恢复期进行,效果较好。若温热证,疾病初起,常伴有发热,此时给予滋补食品,易致湿热互结,邪热留恋〔4〕;且因热灼阴液,可致胃肠津液不足,消化能力下降,营养成分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导致徒伤脾胃之气,又造成经济浪费。在疾病的恢复期给予适当的饮食调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