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考试复习资料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考试复习资料

ID:26110264

大小:3.71 MB

页数:88页

时间:2018-11-24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导言考什么?——各论比例高,功能主治。如何讲?——突出重点,引导学习。如何学?——抓住重点,博闻强记。总论中药和中药学的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其品种繁多,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第一单元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重点解析《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作者、药物数量、成书年代、学术贡献。1.《神农本草经》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

2、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本草经集注》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鉴别、炮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3、,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继承并多有创新,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书。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5.《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共五十二卷,卷首附图1100

4、余幅,载药1892种。李时珍。自然属性,分为十六部,六十类,不分三品。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思考:为何称为“纲目”。6.《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专为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7.《中

5、华本草》当代本草代表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书共34卷。前30卷为中药,8980种。后4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全面总结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的综合性本草。中国最经典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第二单元 中药的性能何谓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即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  何谓药性理论?即有关药性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作用,是因其各具独特的性能,前人也称

6、之为偏性。也就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等。  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第一节 四气  一、四气的含义  四气,也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二、四气的确定依据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故四气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

7、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三、四气的所示效用   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  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性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四、具体表述  有些药物,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  五、阴阳属性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

8、  六、四气的临床意义  1.据病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