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浅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ID:26111595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4

浅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_第1页
浅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_第2页
浅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_第3页
浅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_第4页
浅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摘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难度大些,但只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找准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能取得成效。  关键词: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径选择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本质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2、管理民主。对贫困地区而言,受历史、自然、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要贯彻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而道远。目前如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是贫困地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探讨课题。  当前,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已进入实质的阶段,而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却任务艰巨,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观念问题。贫困地区村民思想观念整体仍然比较落后,缺乏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农村建设”对于贫困地区的村民而言,由于村民在思想观念上的意识不足,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地接受,他们对于如何发展自身、改变自身,尚没有清楚的模式或目标,直接导致主观能动性不强,参与

3、意识不够,而“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村民的主动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全面实现的。  二是温饱问题。温饱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贫困地区“三农”发展的重大障碍。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由于贫困比较严重、程度深,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单靠其自身能力难以在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中摆脱贫困。解决这些贫困农户的温饱和脱贫致富问题,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跨越的难坎。  三是基础问题。贫困地区由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水平很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导致农民所得的农副产品要拉出“山外”变为商品,则必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等,势必加大了村民的交易成本。因此,贫困  地区

4、新农村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扎扎实实地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  四是结构问题。贫困地区经济仍然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装备落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农业组织化、产业化发展缓慢,很多地方仍处于小农状态、自然状态,农业产业链条短,与市场脱节,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标准化程度低,有些地方甚至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状态。  五是村貌问题。从现状看,贫困地区农村的村容村貌整体落后,人居环境脏乱差状况严重。有这样一种说法:“露天厕、泥水街、脏水井、鸡鸭院”,这是对贫困地区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有的是“人畜共处、垃圾成堆”,有的

5、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农村房舍建设缺乏规划,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  六是资源问题。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缺乏,土地贫瘠,耕地稀少,水少,经济落后,发展农业的资源环境条件极不充分,仅靠农业很难摆脱贫困。  针对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对的以上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最核心的环节抓起,从最有条件的地方起步,从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这样,新农村建设才有可能取得成效。当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应主要从七个方面入手,加以思考:  一、从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入手,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6、贫困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从表面上看是经济的差距、资源优势的差距、硬件的差距,但最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机制、体制、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所以贫困地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勇于创新,不能被那些墨守成规的思想意识,等待观望的消极心态,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束缚自己,否则,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再好的思路也没有出路,再好的发展势头也难以保持。因此,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就是要在思想观念上解放自己。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在贫困地区扎下根,才能取得实效。  二、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为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最基本的条件  中国有句古话:“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7、来说,这里的“路”就是农村基础设施。“九五”以来我国开始认识到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逐步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使得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相当滞后。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认识,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思想意识,加大多元化筹资渠道,从资金投入上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力度。  三、从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入手,使贫困地区“三农”发展有新提高  贫困地区农村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