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方法

ID:26114117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4

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方法_第1页
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方法_第2页
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方法_第3页
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方法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首次发现,为玉米新病害。2002年,玉米顶腐病在辽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等省发生,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严重。  一、发生特点  玉米顶腐病病原菌鉴定为亚黏团镰孢毒。该病原菌以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为主,特别是种子带菌可远距离传播,始发病区域不断扩大;且病株产生的病源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与玉米其它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危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较大。  该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但以抽穗前后表现最为明显

2、(夏玉米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因其症状复杂多样,且一些症状与玉米的其它病虫害、缺素症有相似之处,因此在诊断识别和防治上应仔细对照、提早防治。  1苗期表现症状  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重病苗也可见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而形成枯死苗。  2成株表现症状  成株期病株多矮小,但也有矮化不明显的,其它症状更呈多样化:1)叶缘缺刻型。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叶缘和顶部褪绿呈黄亮色,严重时一各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只留下叶片中脉以及中脉上残留的少量叶肉组织。2)叶片枯死型。叶片基部边缘褐色腐烂,叶片有时呈

3、“撕裂状”或“断叶状”,严重时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3)扭曲卷裹型。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长鞭状”,有的在形成鞭状时被其它叶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弓形”,有的顶部几个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缠结的叶片常呈“撕裂状”、“邹缩状”。4)叶鞘、茎秆腐烂型。穗位节的叶片基部变褐色腐烂的病株,常常在叶鞘和茎杆髓部也出现腐烂,叶鞘内侧和紧靠的茎杆皮层呈“铁锈色”腐烂,剖开颈部,可见内部维管束和茎节出现褐色病点或短条状变色,有的出现空洞,内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刮风时容易折倒。5)弯头型。穗位节叶基和颈部发病发黄,叶鞘茎杆组织软化,植株顶端向一侧倾斜。6)顶叶丛生型。有的品

4、种感病后顶端叶片丛生、直立。7)败育型或控杆型。感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结籽少;严重的雌、雄穗败育、畸形而不能抽穗,或形成空杆。但以前3种表现最为常见。  3其它症状表现  病株的根系通常不发达,主根短小,根毛细而多,呈绒状,根冠变褐腐烂。高湿的条件下,病部出现粉白色至粉红色毒状物。  一般来说,低洼地块、土壤黏重地块玉米顶腐病发病重,特别是水田改旱田的地块发病更重;坡地和高岗地块发病轻,种子带菌也会使山地的发病率提高。早春低温,玉米幼苗长势减弱,为病原菌入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玉米顶腐病菌除侵染玉米外,还侵染高粱、苏丹草、谷子、麦子、水稻等禾本科植

5、物,以及狗尾草和马唐草等杂草。  二、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品种之间抗病性有差异,当前的一些高产品种也感病,但以自交系K12、P138发生最为严重。在生产上,应注意淘汰感病的品种,选用抗性强的品种。  2.及时追肥  进入大喇叭口期,要及时追施氮肥,尤其对发病较重地块应及早追施。同时,要做好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苗早发,补充养分,提高抗逆能力。  3.药剂防治  对发病地块,发病初期可选择药剂防治,首选300倍的58%甲霜灵锰锌,并加配500倍的50%多菌灵、或500倍的75%百菌清或1500倍的12.50%特普唑(注意:该药应避免在苗期和开花授

6、粉期使用)等杀菌剂混合用药,连续喷施2次。为同时除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和促进玉米增产,可混合杀虫剂、营养调节剂一起喷施。  4.剪除病叶  对玉米心叶已弯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