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

ID:26147084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5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_第1页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_第2页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_第3页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_第4页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风格探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冲击,伴随着高速发展的科技手段与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相互碰撞,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创造了一个个风格迥异,眼花缭乱,令人赞叹的艺术作品。后现代,作为20世纪50年代末工业社会产生的产物,它凭借独有的方式存在于世界。在电子音乐创作中,后现代主义的融入为电子音乐提供了新的创作思想。电子音乐是现代音乐的一种形式,是音乐与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结合的产物,与后现代主义同属于先锋艺术范畴。自它萌发那天起,电子音乐便以异于传统音乐的方式向人们展现着它的独

2、特性和先锋性,而后现代风格中反理性、无织体、零散化的特点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音乐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方式中。本文以后现代主义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后现代风格在电子音乐创作中的应用,来探讨电子音乐后现代风格的创新意义和时代意义。  一、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社会学家、神学家最常用的一个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反传统,激进虚无的世界观。后不仅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同时还有反思的意义,即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思维方式。  在西方艺术体系中,后现代主义是反西方近现代哲学倾向的思潮,而后现代风

3、格就是对现代主义内部发生逆动的一种描述。最早的本文由.LUTT,1917,命名为《泉》送到美国独立展览,当时引起轩然大波,这宗藐视传统、无约束的品性,将反艺术推向了极致,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音乐,在理论上很难有精确论断,音乐家们极力反对用任何约定俗成的艺术表象来展现音乐,也不同意以任何人、事、物来界定或者规范此艺术。他们尝试着大胆突破传统调式与调性的束缚,用新的表现形式来诠释音乐。  二、电子音乐后现代风格的表现特征  随着音乐诞生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追求音乐的极致。科技的发展,音乐与计算机技术,电子

4、技术的融合,使得电子音乐家都希望可以探索出更多更新的声音,而电子音乐的萌芽初期,后现代主义对其影响已经显露声音替代乐音,无调性,音符被视为独立的声音子事件进行创作。本章节将电子音乐后现代风格的表现特征归纳为乐音与噪音的相互融合,和声织体的削弱,曲式结构的不确定性,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乐音与噪音的相互融合  二十世纪之前,音乐所遵循的宗旨是色调、和谐、主体材料以及音乐表现形式的严肃性。到了后期现代主义中,声音所拥有的地位逐渐显露。从五十年代开始,作曲家所关注的转变为新的声音形式以及使用方式,进而将声音原本的角色结构、

5、基调以及和谐等模式打破,乐音与噪音的交互融合成为新的声音素材创作主体。  20世纪五、六十那年代,计算机声音合成实验展开,电子声音合成器的产生,使得传统的乐音体系已不能满足音乐家的需求,通过声音合成器,他们开始投身于新声音的创作和发现中。声音是任意随机的,既可以是乐音,也可以是噪音,在电子音乐中,乐音与噪音的融合,甚至乐音被噪音取代,成为后现代风格音乐创作的主要表现特征。  1913年,卢梭罗的未来派宣言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文中论述了机器时代对人类生活及听觉的改变,这为电子音乐创作中,噪音音乐,乐音与噪音的融合提出了论

6、据。这之后以约翰凯奇为代表的机遇音乐,把乐音通过非和声的方式组织起来,通过与其他任意声音的结合,制作成一种全新的音乐。这种音乐以任意声音为创作素材,打破了传统以音符、旋律、和声、曲式为主的乐音体系,虽然这类作品备受争议,但是这种乐音与噪音融合的后现代风格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达空间。经典作品有约翰凯奇的《RootOfAnUnfocus》,由钢琴和铉与木质敲击的声音组成。电子音乐独有的剪接、循环、再合成技术,使得音乐作品中乐音与噪音的结合被运用的更为广泛。瓦列斯的作品《电子音诗》中,以传统的独唱、合唱、钢琴和打

7、击乐为创作主体,再加上各种现实中的声音和电子噪音,由425个扬声器播出。随着后现代风格更为深入的渗入电子音乐的创作中,音乐的主体也不仅仅由乐音和噪音的融合构成,如约翰凯奇的《芳塔娜混合曲》完全由噪音构成。这样的创作方式打破了乐音与噪音之间的绝对界限,一切声音都可以被用作创作素材。  (二)和声织体的削弱  上世纪50年代,在差异、新意、求变、善变的时代特征下,和声织体逐渐被削弱也成为了电子音乐后现代风格新的表现,如前文所提到的电子音乐后现代风格所追求的是声音素材的无规律性,乐音和噪音的相融合意味着乐音不再作为音乐创作的主体,

8、因此,和声织体也趋向于不作为后现代风格电子音乐创作的主要理论依据。这类作品所展现出的结果极具个人主义,例如约翰凯奇的《旋律5》和格拉芙萨诺运用计算机合成的作品《音高变奏曲》,它们使得音乐素材不完全按照既定的规律来进行组合,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和声织体被削弱所产生出来的新效果却拥有无与伦比的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