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转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转型特征

论中国转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转型特征

ID:26147464

大小:81.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1-25

论中国转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转型特征_第1页
论中国转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转型特征_第2页
论中国转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转型特征_第3页
论中国转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转型特征_第4页
论中国转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转型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转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转型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国转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转型特征-->论中国转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的企业转型特征一、引言30多年来,中国转型经济增长特征(高速度、粗放式和贫富差距扩大)为众多学者所认同,然而对其理论解释却难以令人满意,代写硕士论文究其原因,缺乏经济增长理论解释的“微观基础”是目前研究文献的缺陷。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是企业,转型经济在总量上的含义必定能够从企业这个微观个体行为中得到深入理解,这不仅需要“个体主义”方法论的支持,而且需要接受经验事实的批评性检验。由此,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观察,寻求中国特殊的转型背景或“初始条件”,发展出一个新的企

2、业理论概念框架,试图为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特征提供更为深刻的洞察力。中国转型经济增长分析的文献大多集中于技术层面。进一步,钱颖一和罗兰(Qian and Roland)从技术分析转向经济机制的分析,发展出一套“分权理论”(市场保护型的“联邦主义”理论,简称MPF),强调财政分权所导致的辖区间竞争可以限制政府的掠夺行为,并帮助工商企业,从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1]财政分权理论在解释中国的高速增长上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它在理论上却无法回答,为什么分权(特别是财政分权)必定就是一个“促好的竞争”?分权理论强调激励机制却无法将其他重要的增长特征纳入其中,因此该

3、理论受到了诺登和罗斯-阿克曼(Rodden and Rose-Ackerman)的置疑,随后他们提出一些可能的改进或者研究方向。[2]针对钱颖一等人的分权理论只能分析分权的“收益”而不能分析分权的“成本”的缺陷,王永钦等人发展出一个“完整的”分权理论,主要偏重于经济分权所需要付出代价的理论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者的不足。[3]然而遗憾的是,他们没能够从中国特殊的转型背景中发现特殊的激励机制,从而发现中国企业具有的特殊性质,并从这个坚实的“微观基础”上来理解增长特征。理解转型增长不能脱离现有的制度分析,这就需要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做更为深入的分析。布兰

4、查德和施莱弗(Blanchard and Shleifer)将中俄改革绩效的显著差异归结为中国转轨体制的作用,认为中国的转轨体制对“促好的竞争”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钱颖一的分析缺陷。[4]周黎安和王永钦等人借用伯什尼和科斯(Besley and Case)的“标尺竞争”模型,发展出“官员晋升”的政治激励机制,用来解释为什么“高速度和粗放式”两个增长特征同时并存,对转轨体制下“非常规”的官员治理模式和地方官员选择行为的分析向真实世界推进了一步。[3][5]但必须指出,这类分析没有严格将地方官员的行为建立在“个体主义”选择基础之上,缺乏

5、对转轨体制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全面了解,缺乏对转型经济特殊制度性背景的深刻考察,过分夸大官员晋升动机的刺激作用,增长的“微观基础”仍然需要深入到大量的经济活动的深处去寻找。不少学者发现,寻找转型增长的“微观基础”成为理解中国经济增长三大特征的最佳途径。然而,已有关于“制度与增长”的研究文献不仅没能为我们探讨“微观基础”有所帮助,相反,因为它们之间相互矛盾的研究逻辑阻碍了我们的进一步努力。在理论上,施莱弗等人认为,权力与“掠夺之手”紧密联系,产生寻租活动,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从而降低了经济增长率。[6]在他们看来,除非寻租活动是对“制度性扭曲”进行纠正的

6、次优选择,否则寻租活动与增长很难兼容,这一结论也得到不少经济史学家和实证研究者的支持。[7]然而,在分析中国转轨体制作用时,施莱弗却得出结论说,转轨体制有利于中央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控制地方官员的寻租活动,这一结论不可避免地遭致逻辑与事实的严重质疑。首先,诺斯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作为成熟的“有限进入社会”(mature limited order)的中国,租金机制是主要的而不是“次要”的控制机制,因此在转轨体制下,既意味着通过干部人事制度等对地方官员的有力控制,更意味着地方官员对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介入与“寻租”、“抽租”和“分租”。[8][9]其次

7、,中国目前还没有摆脱“官本位”的经济社会关系特征,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员之间的代理关系意味着寻租活动得到的大量租金可能会以层级结构的方式传递,形成“层级租金”,这无疑极大地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寻租活动的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在“法律缺失”的现实条件下,权力的潜在价值非常大,面对市场转型的利益诱惑,权力寻租的规模和形式全面展开,过去的“双轨制”与“政府办企业”,现在的“层层转包”、“吃回扣”等都是典型注解,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权力在“法律缺失”的条件下会有利于对“权力寻租”活动的控制,它反而可能更有利于寻租。张军等学者发现,中国官员的腐败或者受贿行为并不一定

8、与政府的作为相悖,他们的寻租活动似乎具有激励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投资活动中得到有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