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绿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棉田绿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ID:26154020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4

棉田绿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_第1页
棉田绿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_第2页
棉田绿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_第3页
棉田绿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_第4页
棉田绿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_第5页
资源描述:

《棉田绿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棉田绿盲蝽象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摘要介绍了棉花重要害虫绿盲蝽象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分析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棉田绿盲蝽象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盲蝽象;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绿盲蝽象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棉花的顶心、嫩叶、花、蕾及幼铃,棉花顶心被害后,形成多头棉,丛生疯长;嫩叶被害后形成破叶,俗称“破叶疯”;花蕾及幼铃被害易脱落,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近几年,由于抗虫棉的种植,棉田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减少,棉田盲蝽象发生数量逐渐增加,种群数量不断扩大,已经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并

2、且危害逐年加重。该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除为害棉花外,还对蔬菜、果树、苜蓿等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棉花、枣树受害后一般减产20%~50%,严重地块可造成绝产。  1形态特征  棉花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以成虫、若虫刺吸棉花幼嫩组织,如嫩尖、幼蕾、幼铃的汁液,造成棉花破头、破叶、破枝丛生和蕾铃脱落,从而影响棉花产量。在北方棉田发生的有4种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河间市发生的主要是绿盲蝽[1]。其成虫体长5mm左右,绿色,触角比身体短,前胸背板上有黑色小刻点,前翅绿色,膜质部暗灰色。卵长约1mm,长瓶状,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

3、起,无附属物。若虫初孵时全体绿色,复眼红色,5龄若虫体鲜绿色,眼灰色,身上有许多黑色细毛,翅尖端蓝色,达腹部第4节,腺囊口为一黑色横纹。  2发生规律  棉盲蝽象在河间市1年发生5代。以卵在枣股芽鳞内、杂草、棉田枯枝、落叶上越冬。越冬卵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为若虫,孵化盛期在4月下旬。第1代若虫5月初开始羽化为成虫,羽化高峰期为5月中旬末。第2代若虫5月中旬开始孵化,孵化盛期在5月末,6月上旬若虫开始羽化为成虫,羽化高峰在6月中旬末,成虫迁飞到棉田猖獗危害,并交配产卵。第3代若虫于6月下旬开始孵化,孵化高峰期为6月末7月初,7月上旬第3代若虫开始

4、羽化为成虫,羽化高峰期为7月中旬,此时也是第3代危害高峰期。第4代若虫7月中旬孵化,盛期为7月下旬,7月下旬若虫羽化为成虫,高峰期为8月上旬末,此时也是第4代危害高峰期。第5代若虫于8月上旬开始孵化,盛期为8月中旬,若虫于8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下旬,此时也是第5代危害高峰。9月初第5代成虫开始陆续迁飞到杂草、枣树等处越冬。发生严重时世代重叠,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3生活习性  盲蝽象若虫、成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作物的嫩芽、嫩叶、花蕾、幼果汁液,造成棉花“瞎尖”、破叶、落蕾等[2]。  若虫生活隐蔽,反应敏捷,爬行速度快。

5、幼龄若虫藏于嫩芽内,不易发现,受到振动后掉地,并快速逃匿。成虫寿命15d左右,喜阴湿,怕干燥,喜黄色,飞翔能力强,行动迅速,日夜均可活动,但以夜间活动最烈。白天躲在叶片背面和叶柄等隐蔽处潜藏或爬行,略微受惊扰立即起飞。若虫全天羽化,但以夜间为主。成虫羽化后1~2d交尾、产卵。1~4代卵产于枣树和棉花的嫩芽、嫩叶正面。卵散产,大多为单粒。5代越冬卵多产于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少数产在杂草内。卵在夜间孵化,越冬卵孵化率为98%。盲蝽象成虫喜温暖、潮湿,怕干燥,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日夜均可活动,但夜晚活跃,白天多在叶背、叶柄等隐蔽处潜藏或爬行,稍

6、有惊动立即起飞。  4棉花盲蝽象发生的影响因素  4.1与气候的关系  绿盲蝽象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当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为80%时发生较重。越冬卵在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上时大量孵化,如3—4月天气干旱,会抑制越冬卵的乳化;如6—8月降雨较多,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且气温较低时,有利于其大量繁殖危害。  4.2与棉株长势的关系  绿盲蝽象在棉田产卵有一定的选择性,早播、早发、长势旺、田间湿度大的棉田,特别是施氮肥过多、化控不及时、长势旺盛茂密的棉田,产卵多,受害重[3]。  4.3与棉田周围环境的关系  一般靠近

7、越冬寄主和早春系列寄主的棉田,盲蝽象发生早而重。  5防治方法  根据田间调查和防治效果分析,棉花盲蝽象的防治指标为:真叶期绿盲蝽象5头/百株,或棉株新被害率达3%;蕾期13头/百株,或被害株率5%~10%。达到指标的应立即防治。5.1农业防治  秋季彻底清除棉田周边杂草和枯枝落叶,并集中销毁,可压低虫源基数。加强棉田管理,提高棉株的自身抗虫能力。由于绿盲蝽趋嫩性强,营养生长过盛的棉田特别适宜绿盲蝽发生,因此在棉田管理上应根据棉花生物学特性,做到合理密植,适时采取整枝、少量多次喷施缩节胺、平衡施肥等措施适当抑制其营养生长,使棉花植株生长健壮,

8、增强其抗虫能力,达到减轻虫害的目的。及时做好受害棉株的整枝工作,尤其是多头棉,去掉细弱枝,保留1~2个枝作为主干。  5.2化学防治  绿盲蝽属刺吸式口器害虫,凡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