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兼辨《琴瑟乐》非蒲松龄所作.doc

《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兼辨《琴瑟乐》非蒲松龄所作.doc

ID:26156112

大小:4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4

《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兼辨《琴瑟乐》非蒲松龄所作.doc_第1页
《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兼辨《琴瑟乐》非蒲松龄所作.doc_第2页
《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兼辨《琴瑟乐》非蒲松龄所作.doc_第3页
《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兼辨《琴瑟乐》非蒲松龄所作.doc_第4页
《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兼辨《琴瑟乐》非蒲松龄所作.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兼辨《琴瑟乐》非蒲松龄所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闺艳秦声》与“易性文学”——兼辨《琴瑟乐》非蒲松龄所作作者黄霖内容提要时下流传的所谓蒲松龄的《琴瑟乐》,实从《闺艳秦声》改头换面而来。《闺艳秦声》最初发表于1923年的《大公报》,其完本见于1936年排印的《未刻珍本丛传》。原作者姓单名阿蒙,文当成于乾隆后期或嘉庆年间。它是一篇由男性作者拟女性口气来描写女性情思的作品。本文将这种创作主体与文本中第一人称主角的性别易位的作品称之为“易性文学”。我国古代创作这类“易性文学”的传统源远流长。《闺艳秦声》则是古代“易性文学”中一篇饶有情趣的佳作。若打开Google网,

2、搜索“闺艳秦声”的话,许多网站都将此书列为古代“香艳”作品中的“上中”品,亦即九品中的第二等,而《金瓶梅》被列为“上下”品,《西厢记》、《红楼梦》则被列为“中上”品。此说实出于姚灵犀《思无邪小记》所引的《香艳摭谈》。这种品评是否合理,这里姑且不论,但至少它提示我们:对《闺艳秦声》这部作品不可等闲视之。事实上,它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俗曲;其评点,也十分精彩。可惜的是,从上世纪30、40年代传开以来,被好事之徒篡改其名为《琴瑟乐》及《闺艳琴声》①,并将它归之于蒲松龄的名下,转相售抄,蒙蔽了几乎所有的蒲松龄研究者。19

3、67年,日本藤田贤作《聊斋俗曲考》一文②,曾正式将《琴瑟乐》作为蒲松龄的作品加以论述。之后,特别是在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出了不少的有关《琴瑟乐》的论文及校本,实为蒲松龄研究中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但可惜的是,似乎没有一个完全搞清楚了所谓《琴瑟乐》的真实面貌及来龙去脉,故笔者不揣愚鲁,想就《闺艳秦声》的一些基本问题谈一些看法。一《闺艳秦声》与《琴瑟乐》的真假问题1994年,吉林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中国艳歌大观》,曾从483页至496页全文登载过《闺艳琴声》,在此曲前有编者按语云:“清代初期,坊间还流传着另外

4、一种刻本,名《闺艳秦声》,署名‘古高阳西山樵子谱,齐长城外饼伧氏批’。”但同一按语又说:“蒲松龄所撰《闺艳秦声》向无刊本。”编校者郭长海先生在2001年3月发表的《〈琴瑟乐〉作者与源流考证》③一文中谈到他当时整理《闺艳琴声》时,也没有提到清初的坊刻本,而只说用的是《大公报》本。于是我不胜疑惑:究竟有没有《闺艳秦声》的清初刻本?带着这个问题,我用电话请教了郭先生。郭先生回答是:他也没有见过清刊的《闺艳秦声》;他说的清初流传的刻本,实指与《闺艳秦声》有关的《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之类。这样,问题清楚了:目前所知《闺

5、艳秦声》最初的印本乃见诸1923年的天津《大公报》④。但是,天津《大公报》的《闺艳秦声》并非是完整的本子。它的最大缺失是刊落了大量的批语。署名处明写着“齐长城外饼伧氏批”,可是《大公报》本只用括号在5处遗下了批语之外,其余都付阙如。据我所知,《闺艳秦声》最完整的本子是见于1936年1月由姚灵犀校印的《未刻珍品丛传》,此本则共有眉批21处,旁批86处,夹批10处。《未刻珍品丛传》系排印本,不厚,共收作品三篇:《闺艳秦声》、《塔西随记》与《麝尘集》。卷首有校印者写于1935年11月的《弁言》云:《未刻珍品丛传》,何

6、为而辑也?曰志不朽也。……《闺艳秦声》盖得之于津门。著者自署为西山樵子。……皆以偶然遇之,已足奇已。……呜呼,宇宙之间,文人众矣,抑郁不自得,乃寄情于艳闻琐事,以冀其言之无罪,而闻之者好之之可传也。然而,传不传无定也。……世间类此之文字,散佚摧烧者,曷可胜数,而此三者获存,不可谓非幸事也!虽名之不彰何害乎?这里,在编印者对作者充满着同情,对作品予以高度评价之余,使人感受到:这部珍品已在存亡之间,编者也前所未闻;同时,他明确地告诉我们:它被发现在天津。我们知道,姚灵犀为上世纪前半叶活跃在天津的收集香艳文字的大家,

7、其所编《采菲集》,对有关缠足的史料可谓网罗殆尽;其《思无邪小记》,记录有关性文化的资料一时罕有其匹;其《瓶外卮言》对《金瓶梅》的词语的辨析也独一无二。1941年,他在《思无邪小记》的《弁言》中说:岁在乙丑、丙寅(1925、1926)间,余侨寓燕京,得与都人士相接,因沈丈南野之介,缔交侯疑始君。时侯主编《翰海》,每晤时辄索稿于余。初以诗词笔记应之,后难为继,乃搜集古今小品,涉及香艳者,上起经史,下逮说部,选取录若干则,或加笺注,投刊《翰海》,……嗣因有金陵之行,稿遂中辍。及傅君芸子主编《北京画报》索稿一册去,排日

8、刊登,时或亦自撰,而以续记为名。闻嗜痂者众,刊此以餍所望,后又名之曰《艳海》,或易名为《髓芳髓》,曾于天津之《天风》、《风月》两报中略见一斑。十五年来,续有搜辑,至今续稿盈尺,供獭祭之书籍亦千余种,秘不示人,为无益事以遣有涯之生而已。我不厌其烦地引这段文字,无非想说明姚灵犀其人,不但热衷于香艳文字的收集,而且与京津的报界关系密切,喜欢将他收集到的文字陆续披之于报端。因此,联系到《闺艳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