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

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

ID:26158219

大小:102.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25

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_第1页
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_第2页
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_第3页
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_第4页
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论《周易》卦爻变化的特点摘要:《周易》每卦六爻彼此联系,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变化体系,呈现出诸种特点。(1)变化方向的确定性。每卦六爻白初至.卜递进演变的方向确定不移,终向和始向保持一致,终向是始向的扩展和深化。(2)变化内容的问一性。六爻旧绕一个中心,以同一内容为轴心,展示其绚丽多彩、丰富生动的变化场景。(3)变化因素的结构性。每爻邡足变化总体链条上的一个因素,彼此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构形式多样。(4)变化趋势的循环性、六爻变化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变化的循环性分为两类:一为变化循环趋势,一为变化循环系统。关键词:《周易》;卦爻;变化,《周易》卦爻在变动中,从不同的

2、角度,或隐或显地展示自身的特点。概括言之,其表现在四个方面:变化方向的确定性、变化内容的统一性、变化因素的结构性和变化趋势的循环性。一、变化方向的确定性变化方向确定性,包含两方面的涵意。(一)六爻自初至上递进演变的方向确定不移,终向和始向保持—·致,终向是始向的延续和发展,又是始向的归宿。(二)变化的渐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变化的有序性。六爻依据一定的次序层层推进,按部就班,“拾级而上”,无舛乱、躐等之现象。(2)变化的“上升”性。六爻依次变化,呈现“上升”趋势,或由点到面,或由低至高,或部分而全体,或由浅入深等。并非原地踏步,处于同一程度或同一水平线上。实现变化

3、方向确定性的途径不一,主要有两条途径:(1)自初爻至上爻,无一爻偏离或逆转初爻所示的始向,皆从始向提供的运动轨迹一步一步直奔终点,姑且称之为直线型。(2)六爻递变过程中,可能出现某种程度偏离始向,甚至发生逆转现象。终向和始向保持一致,是在曲曲折折运动中实现的,具体途径呈“之”字形或“S”形,名之为曲折型。我们以《既济卦》和《同人卦》作进一步的说明。《既济》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曳”,往后拉。“濡”,沾湿。《周易本义》曰:“既济,事之既成也。”初九,象征事业有成,兴旺发达,如日中天。《周易》肯定,废兴如循环,日中则昃,兴盛的既济之业不可避免走向衰亡。故若能如倒曳其轮

4、,使车不能进,濡湿兽之尾,使其不能涉水那样,采取措施,阻止兴而衰的滑坡趋势,令其经久不衰,青春常驻,则“无咎”。言下之意,盛中藏衰,成中含败,衰败已初露端倪,只是衰败为兴盛和成功所遮掩,不为人们所注意。初九处在盛而衰,成而败的转折点,开始踏上通向毁败的征途。·六二妇丧其茀。“茀”通髴,妇人的首饰。妇主内。“妇丧其葬”,象征祸起萧墙,后院失火。内忧乍起,意味着既济之业的毁败表面化,从幕后推向台前。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鬼方”,殷周时活动于今陕西北部的一个民族。“高宗伐鬼方”,喻边境发生骚乱或外敌人侵,被迫远征讨伐。用了三年时间得以平息,“三年克之”。虽然凯旋而归,班

5、师回朝,但师老兵疲,民穷财匮,国力大损,元气大丧。《象》曰:“三年克之,惫也。”一波刚平,外患接踵而至,雪上加霜,在既济之业毁败的天平秤上又加上了一块重重的砝码,昔日的辉煌已经掩盖不了时下的毁败,充满着毁败的气氛。六四襦有衣袽,终日戒。《程氏易传》曰:“襦当作濡,谓渗漏也”。“袽”,旧絮,破布一类的东西。用破布等物堵塞漏洞,“襦有衣袽”,喻既济之业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犹如一艘罅漏百出的破船,岌岌可危,唯恐补救不及,遭受沉没的危险。“终日戒”。毁败成为主流。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东邻杀牛”,喻盛祭。“禴祭”,祭之简。盛祭无福,榆祭实受其福,言此一时,彼

6、一时,时过境迁,星转斗移,既济之业成而毁,覆水难收,已成定局。江心补漏,一切努力无济于事,均属徒劳。上六濡其首,厉。“濡其首”,头被浸没水中,喻灭顶之灾,象征既济之业彻底毁败。“实受其福”变为祸患及身。(1)终向与始向毫发不爽,始于初九代表的毁败,终于上六代表的毁败。(2)六爻依次递进表明:既济之业成而毁经历毁败由隐而显,日益明朗化,由轻而重,日益严重的过程。而且,隐而显,轻而重是梯次式的,爻位上升一位,显著程度,严重程度就增加一分,逐级递进,显得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同时,上六成而毁,乃初九潜藏在既济之业机体上的亳末之毁,经历六二、九三、六四、九五的毁的积累,逐步发展的

7、结果。6(3)六二、九三、六四、九五,沿着初九开辟的毁败航道,义无反顾,鱼贯而进,直奔终端上六。实现变化方向确定性的途径属于直线型。《同人》初九同人于门。“同人”,求合于人,与人合作。“门”,门外。“同人于门”,义同“出门同人”。初九,始迈出家门同人,合作对象数量有限,为数不多。六二同人于宗。“宗”,宗族。宗族人数颇多。“同人于宗”,意味着同人的数量增多,范围有所扩大。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戎”,象征军队。“三岁”,终词。九三,敌同人者。他们伏军于草莽丛林之中,时时登高窥测,伺机而动,以求一逞。然其破坏同人的企图终成泡影。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