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学章节知识点doc

环境法学章节知识点doc

ID:26162765

大小:923.7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25

环境法学章节知识点doc_第1页
环境法学章节知识点doc_第2页
环境法学章节知识点doc_第3页
环境法学章节知识点doc_第4页
环境法学章节知识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法学章节知识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环境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一是演绎式二是枚举式三是混合式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n环境是如何分类的?1、按组成环境的物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工和自然环境2、按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环境等3、按环境的范围不同宇宙、地球、区域和聚落环境4、按环境的功能生活和生态环境5、按是否为人类居住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n首先,一定质量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产、生存和延续的条件。n其次,自然环境是人类取得各种生活资料

2、和生产资料的源泉。n再次,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和其它各种活动场所。人类作用于自然n良性循环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活动符合环境自身的发展规律,使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n恶性循环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活动违反了环境自身的发展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化。生态学知识n自然界一定空间与其环境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叫做生态系统。n在生态学上,把生物之间这种以食物关系相连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n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n营养级高的生物只能利用其前一级营养级上的生物所提供的物质和能量的

3、1/10左右,这种现象被称为“十分之一定律”。生态平衡及生态规律n在生态学上,把生态系统这种生物物种之间和生物与生境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n1、物物相关律。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依存的关系,改变其中的一个部分,必然会对其它部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n2、相生相克律。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种生物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n3、能流物复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物质在不停地循环。n4、负载有额律。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承受)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

4、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n5、协调稳定律。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的结构、功能相对协调时,生态平衡才稳定而不容易被破坏。n6、时空有宜律。每一个地区(或区域)都有其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各不相同的生态特征,构成独特的区域生态系统;同时,同一区域生态系统也随时间发生变化。n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n次生环境问题有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两种表现形式。n环境破坏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环境效应。它可以使一个或几个环境要

5、素减少,质量降低,从而降低乃至破坏它们的环境效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n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物质或能量使其在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强度超过了适用于该环境的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环境保护及其主要内容n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1、预防和治理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16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保护环境是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我国环境状况的严峻现实决定了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6、。3、保护环境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第二章•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调整的对象的环境社会关系;保护的对象是各种环境要素和作为整体的环境;•保护的客体是环境社会关系所涉及的环境权利。环境法的性质和特点性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阶级性,但阶级性不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唯一的本质属性。综合性科学技术性地域性共同性某些规范的科学不确定性社会性环境法的目的直接目的: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最终目的: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首先,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有相互

7、制约和矛盾的一面。其次,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又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环境法律关系是指环境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法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特征1、基于环境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再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2、由环境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社会关系。3、具有环境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4、当事人之间地位平等与不平等相结合的社会关系。构成要素•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环境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