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创作的作家(艾芜网络资料整合)

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创作的作家(艾芜网络资料整合)

ID:26171792

大小:4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5

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创作的作家(艾芜网络资料整合)_第1页
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创作的作家(艾芜网络资料整合)_第2页
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创作的作家(艾芜网络资料整合)_第3页
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创作的作家(艾芜网络资料整合)_第4页
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创作的作家(艾芜网络资料整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创作的作家(艾芜网络资料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创作的作家——艾芜一、生平及其创作(一)、笔名由来:艾芜受胡适“人要爱大我,也要爱小我”的影响,遂取名“爱吾”,后又改名为“艾芜”,而这个笔名就伴随了他一生,他的真名汤道耕却鲜为人知了。(二)、生平原名汤道耕,四川新蘩人。1921年秋考入成都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与沙汀成为同窗好友。(艾芜和沙汀被称为“文坛上的双子星座”,他们的友情一直被文坛传为佳话。他们同生于1904年,同是四川人,一同进入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又一起给鲁迅写信请教写作问题,共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晚年他

2、们都落叶归根,同住在成都,彼此交往更加密切了。1992年11月,已经双目失明的沙汀刚出医院回到家中,还在住院的艾芜便来到沙汀家看望老友。听说艾芜来了,沙汀站起身摸着走向门口,抓住艾芜的手整整两个多小时没有松开。没想到,这次竟是他们最后的见面。没过多久,1992年12月5日,艾芜去世了,家人瞒着沙汀不敢告诉他。但几天后,沙汀还是知道了,他悲痛欲绝,连呼:“道耕太苦了!”不过10天,1992年12月14日,沙汀也跟着艾芜去了。他们同样一生执著于文学,著作等身,为祖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

3、25年因不满守旧的学校教育和反抗包办婚姻,弃学远行,在我国西南边境和缅甸,马来亚,新加坡等地漂伯,五六年在底层过着贫困流浪的生活。他的第一篇小说《人生哲学的第一课》和当时的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南行记》中的作品就以这几年的见闻感受为题材,描写“现在时代大潮流冲击圈外的下层人物,在生活重压下强烈求生的欲望和朦胧反抗的行动”,呈现了西南边地风光,充满异域情调,富于传奇色彩。这也为他的《南行记》创作准备了丰富的素材。1930年冬,参加缅甸共产主义小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活动被捕。1931年回国后定居上海,开

4、始创作生活。除了《南行记》还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和散文。1932年回到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发表小说。在上海期间,他出版短篇小说集《南行记》(1935)和中篇小说集《芭蕉谷》(1937)(这些作品大都反映西南边疆和缅甸等地下层人民的苦及其自发斗争)同年11月29日,爱无语沙汀联名,由艾芜执笔写信向鲁迅请教关于小说创作题材的问题。抗战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会桂林分会理事。1944年由桂林逃难到重庆,写完著名长篇小说《故乡》,编辑抗敌协会重庆分会会刊《半月文艺》(附在重庆《大公报》上) 计6

5、0期。1946年到陶行知担任校长的社会大学任教。1947年夏,国民党在重庆大捕民主人士,逃到上海。这个时期作品更加丰富,多以抗战生活为题材,着重描写农民的苦难和反抗,揭露黑暗统治。文学风格由浪漫主义转向深沉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山野》是这个阶段创作成就的主要标志。《山野》围绕一个小山村的生活和人物关系,展现了抗战中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对农村的阶级关系有比较深刻的描绘。抗战期间,他还根据自己的创作体验写成通浴理论读物《文学手册》,至今仍受到初学写作者欢迎。1949年创作了中篇小说《一个女人的悲剧》

6、和短篇小说《石青嫂子》(《一个女人的悲剧》是艾芜最有影响的中篇小说:周阿四被抓了丁,周四嫂孤身一人要抚养几个孩子,支撑残破的家。她受尽乡长、地主、商人、乡丁甚至巫婆的压迫和欺诈。她的儿子病死了,她和两个女儿在这个“鬼世界”实在活不下去了,于是爬上山崖,抱着两个女儿跳崖自杀了。小说通过对周四嫂一家悲惨遭遇的描写控诉了旧社会的血腥和黑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石青嫂子》短篇小说,1947年发表于《文艺春秋》第5卷第3期上。小说以四川农村为背景,描写抗战胜利后石青嫂子一家的悲剧。石青嫂子是一个官办学校

7、校役的妻子,她和丈夫一起在学校附近的荒山坡上搭了一所茅屋,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获得了自己较安定的生活。抗战胜利后,学校复原东下,丈夫被抓了壮丁,土地被地主霸占,茅屋也被烧毁。于是她被迫领着5个孩子外出乞讨。小说着力塑造了石青嫂子勤劳、坚韧、顽强的农村妇女形象。)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1957年创作了以解放初期我国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沸腾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百炼成钢》和不少工业题材的短篇。(山钢是一个在计划经济中建立起来的老牌钢厂,但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山钢已经渐渐

8、丧失了在市场竞争的能力。地方企业红钢在政府的撮合下,不情愿的接受了这个死气沉沉的钢厂。红钢的副总季节也是怨声载道的来到这里当一把手。他面临的是技术人才的流失、大量下岗工人及困难家属、常年发不出工资等等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季节大胆的将红钢的先进管理办法引入进来,以破釜沉舟之势支持技术人员搞创新,争取西气东输的工程,为山钢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着重表现了我国多家钢铁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改革和创新不断嬗变而保持发展活力的进取精神,艺术地再现当代钢铁工人,特别是工程师群体不畏困难,努力通过科技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