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思维处,学在精彩中——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问在思维处,学在精彩中——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ID:26173590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问在思维处,学在精彩中——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_第1页
问在思维处,学在精彩中——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_第2页
问在思维处,学在精彩中——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_第3页
问在思维处,学在精彩中——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_第4页
问在思维处,学在精彩中——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问在思维处,学在精彩中——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问在思维处,学在精彩中——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吉林镇赉县庆余小学(137300)沈杰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就要善于提问,使学生心中充满探究欲望,并且能够有依可循,有桥梁和阶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善于设计问题,问在思维处,让学生学在精彩中。一、设计有条理,问出思维广度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重难点都有明确规定,教师要抓住重点内容设问,使学生思维保持条理性和连续性,为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在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点上,教师要通过“模糊点”来设计问题,可以采用对

2、比的问题,或者归谬性问题。如教学“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设计这样的问题: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何不同?请列表比较。通过模糊点进行设问,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增强辨析能力。在数学思维中,有些是学生不容易注意但影响正确思维的盲点,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如教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时,学生对“1”这个数字却往往认识模糊,我设计问题:“1”符合质数还是合数的特征?有学生认为,“1”符合质数特征。我继续设计问题:“1”除了它本身还有没有其他的约数?学生通过问

3、题,很快就判断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容易忽视的盲点挖出来,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二、设计有梯度,问出思维层次根据现代信息学理论,教学是一项循序渐进的信息进化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把握问题的梯度,不能难度过大,也不能过低。如教学“几倍求和两步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对问题有清晰的思路,我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分别设计了从一步到两步的梯度:梯度一: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大车运了1500千克,用卡车运的是大车的3倍,一共运来化肥多少千

4、克?梯度二: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卡车运了4500千克,是大车的3倍,卡车比大车多运化肥多少千克?梯度三: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卡车运了4500千克,是大车的3倍,大车比卡车少运化肥多少千克?通过三个梯度的问题设计,提高学生对应用题中条件的辨别能力。还可以从思维的发散性着手设计问题。针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面思考,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的灵活解决。通过梯度设计,学生在问题中循着思路,一步步既能够巩固旧知,又能发展思维,大大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三、设计有原则,问出思维和学情很多学生实际水平存在着差异,这个时候,教师要把

5、握设计原则,根据学生的层次,分为基础问题、综合问题、个性问题。基础问题是为了面向全体,综合问题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个性问题是针对优等生,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思维。另外,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样可以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对成绩偏下的学生,问题设计以基础为主,使其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如教学“圆周长公式”一课时,我设计如下问题:已知圆的直径,周长如何求?已知半径,如何求周长?已知面积,如何求周长?又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问题:分数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定义分数概念?关键性字眼有哪些

6、?为什么这样定义?你能举出一般例子吗?它有何作用?通过设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消极影响。如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设计小问题提问,使其集中注意力;对性格脆弱的学生,可设计有难度的问题,使其在挫折中逐渐坚强起来;对于心态浮躁的学生,可设计一些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使他们在回答的过程中养成耐心思考的习惯。四、设计有科学,问出教材重点小学数学和其他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具有高度概括的抽象性和层次性,任何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思想方法,都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生动的现实原型。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概念的讲解和法则的运用,要从数学学科

7、的特点出发,根据教材的科学性精心设计问题。首先要重视对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概念的问题设计,其次要重视数学法则的问题设计,法则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具有指导意义。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时,我设计问题:计算法则的条件是什么?关键在哪里?你要注意什么?运用这一法则重点要注意什么?另外,在对数学例题与习题问题的设计上,要尊重学生的水平,重视巩固所学知识,设计要有重点和层次性。如在“求一个数与它几(百)分之几的差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中,我从例题入手,创设问题: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你的思路是

8、什么?有几种解法?哪种方法最好?若改变已知条件,将有什么结果?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需要教师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从拓展学生思维入手,抓住教材,问出学生的思维切入点,这就达到了问题设计的目的。(责编 金 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