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修三

ID:26180896

大小:7.00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5

高中地理必修三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

2、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

3、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农业社会时期: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

4、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遥

5、感(RS)主要是获取信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工作过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2、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如,可以精确定位某地理事物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还可为飞机、船舶、汽车导航。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

6、;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3、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

7、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3、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