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word-文档

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word-文档

ID:26182391

大小:70.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word-文档_第1页
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word-文档_第2页
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word-文档_第3页
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word-文档_第4页
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word-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word-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生物菌种、毒株管理规定与流程1.目的:对本实验室菌种、毒种的申购、保存、保管、领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监督控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确保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业务及科研教学工作。2.适用范围及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适用于本科微生物实验室菌种、毒株的管理;菌种、毒种专职管理人员:3.职责①微生物实验室负责菌、毒种的出入库保管、保存及处理等日常管理。②科室指定2名菌种、毒种库管理人员承担菌、毒种日常管理。③科室负责人负责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核。④技术管理层批准本实验室一、二类菌、毒种的出入库和向上级索取及对下级发送的审批。4.工作程序⑴报送及入库①当微生物实验室

2、检出菌、毒株应及时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②新发现的菌、毒种,要做好原始记录,逐级报送进行复核确认,报送时须王红卫、2人参加。③一、二类菌、毒种入库前,科室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入库④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毒种,必须由科室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管理⑤菌、毒种入库时,2名菌、毒种保管人员须认真做好菌毒种的编号、登记工作。⑵日常管理①保管人员由王红卫、赵灵葵2名检验人员组成。②菌、毒种入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验收,统一编号,填写《菌、毒种登记表》③严禁随意将菌、毒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应做到三专(专室、专柜、专锁)。④菌、毒种库由2名保管人员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

3、。未经各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⑤菌、毒种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⑥菌、毒种保管人员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在《菌、毒种登记表》⑦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菌、毒种登记表》。科室须将变异及死亡的一、二类菌、毒种通报技术管理层。⑶索取、领用和发放①因工作需要索取、领用和发放一、二类菌、毒种时,须严格按国家有关的规定,填写《菌、毒种领取申请表》(HJK/JL-21),科室负责人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方

4、可索取、领用和发放。②三类菌、毒种的领用和发放时,应由2人参加。③一类菌、毒种,须报卫生部批准,二类菌、毒种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未经上级批准,不得进行国际间各类菌、毒种交流。④进行菌、毒种索取、领用和分发时,须做好记录,填写《菌、毒种使用及销毁记录》(HJK/JL-22)。⑤一、二类菌、毒种不得邮寄,三类菌、毒种在邮寄时,应执行有关规定。⑷销毁①菌、毒种使用过程中须接受保管人员的监督,工作结束后,立即做好善后处理,销毁时应有2人或以上人员参加,并做好销毁记录。因工作需要暂时保留的菌、毒株也应该按规定的时间销毁。微生物菌、毒株管理规定流程图微生物室检出菌、毒株三、四类菌及时报送市疾控中心

5、复核确认指定二人做好原始记录微生物室检出菌、毒株一、二类菌科室指定二人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入库,填写《菌、毒种登记表》技术管理层批准科室审核指定二人双锁管理,铁门与锁必须牢固有效,发现损坏须及时报修未经各科室负责人同意,不得擅自将钥匙委托他人代管菌、毒种使用过程中须接受保管人员的监督,销毁时应有2人或以上人员参加,并做好销毁记录。因工作需要暂时保留的菌、毒株也应该按规定的时间销毁。销毁一、二类菌、毒种不得邮寄,三类菌、毒种在邮寄时,应执行有关规定进行菌、毒种索取、领用和分发时,须做好记录,填写《菌、毒种使用及销毁记录》(HJK/JL-22)一类菌、毒种,须报卫生部批准,二类菌、毒种须经省级卫生

6、行政部门审批。未经上级批准,不得进行国际间各类菌、毒种交流。三类菌、毒种的领用和发放时,应由2人参加因工作需要索取、领用和发放一、二类菌、毒种时,须严格按国家有关的规定,填写《菌、毒种领取申请表》(HJK/JL-21),科室负责人审核,技术管理层批准后方可索取、领用和发放菌、毒种保管人员发现菌、毒种发生变异和死亡,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菌、毒种登记表》。科室须将变异及死亡的一、二类菌、毒种通报技术管理层。根据菌、毒种的保存期限,及时通知分管病种的检验人员进行传代,定期鉴定,并详细记录在《菌、毒种登记表》定期对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及冰箱、冰柜等菌、毒种保藏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

7、记录微生物菌、毒株索取、领用和发放严禁将菌、毒株保存于非专用保存场所,应做到三专(专业、专柜、专锁)入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