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心态文化与关公文化的表现形式

关公心态文化与关公文化的表现形式

ID:26183336

大小:45.1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5

关公心态文化与关公文化的表现形式_第1页
关公心态文化与关公文化的表现形式_第2页
关公心态文化与关公文化的表现形式_第3页
关公心态文化与关公文化的表现形式_第4页
关公心态文化与关公文化的表现形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公心态文化与关公文化的表现形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公心态文化与关公文化的表现形式一关公心态文化  关公心态文化,尤其是其中观念形态的内容,是关公文化中最深层次、最本质、最重要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关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它包括:忠、义、仁、智、信、礼、勇。  忠,是关公文化的首要内容。所谓忠,是指对皇帝的绝对忠诚,即忠君。对关公来说,就是对汉末皇帝汉献帝、蜀汉皇帝刘备的忠,对刘汉皇权的绝对服从。忠君,是封建社会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也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准则。这是由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封建社会是封建帝王的“家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2、莫非王臣”。皇帝就是国家的代表。在这种社会基础上产生的忠君观念,在本质上是把君作为国家的代表,“忠君”的背后,是一种深层的国家意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忠君,是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经过统治阶级的大力宣扬,已深深地根植于人们心中。造反、弑君等任何有损皇权的行为都被看做是十恶不赦的罪过。只有绝对效忠皇帝,才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楷模。关公正是一个理想的忠君典范。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誓愿“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这是关公忠的内容,也是其终生的行动纲领。为实现这一目标,关公一生忠心耿耿跟随刘备,“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3、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无论顺境逆境,从未动摇过对刘备和汉王朝的忠诚。最能体现关公忠诚的是降汉不降曹,最终又辞曹归刘一事。当下邳失陷,关公被困上山,张辽以“三罪说”劝降时,关羽则以“三约”作为投降条件。“三罪”、“三约”都围绕一个“忠”字。“三罪”是说不降而死是不忠,“三约”则说只有“忠刘”才能投降,投降是为了“忠刘”而非求生。这样,看似“背刘”的投降就成了“忠刘”的不得已之举。投降之后的种种表现也充分体现了关公“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刘”精神。辞曹归刘则更是“忠刘”之壮举。面对曹操百般拉拢利诱,关羽“忠刘”之心坚如铁石。曹

4、让张辽去探问:“玄德待兄,未必过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志?”关公回答道:“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辽曰:“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公曰:“愿从于地下。”这斩钉截铁的回答,充分表现了关公“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决心。当关公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挂印封金,不避千难万险,过关斩将,千里寻兄去了。对于这种去安及危,效忠刘汉王朝的忠义行为,后人有诗赞曰:“彻底一忠,耿耿乎生死不相背负;横绝千古,洋洋哉云天常著英灵。”“劲气常摩星斗,精忠直薄云天。”关羽与刘备,

5、除了君臣关系之外,还有兄弟与朋友的关系。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关公的忠,除了忠君之外,还有忠友的含义。此议不无道理。但即便如此,忠友对于忠君来说,也只是从属的意义,因忠君是高于一切的,而且刘备这个“兄友”本身就是“大汉皇叔”,而非一般的兄弟朋友。所以,忠友的本质还是忠君。而且,忠,一般是就君臣上下等级关系来说的。义,才是处理横向人际关系的范畴,朋友之间的关系一般用义来概括。宣扬忠君思想是封建统治者用来束缚人民,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其实质就是要人民群众俯首贴耳地被统治,各级大臣官吏忠心耿耿为皇帝效力,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权威、皇帝

6、的九五至尊。这就是历代帝王屡屡加封,把关羽推崇为忠君典范的目的。   义,是关公文化最重要的内容。在关公精神的诸因素中,义的含义最丰富,涵盖面也最广。关公文化中的义,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方面的含义是正义、义气、侠义,这种含义比较接近义的本来意义,是义的一般意义。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义的原义是指合乎一定的道或理,符合某种标准。符合某种标准的行为就称为义,可以引申为正义。它是处理一切人际关系时的道德观念和标准的总概括。这种义又具有先秦时期的侠义精神,关公与刘备、张飞结盟之纽带就是一个“义”字。义伴随了刘、关、张的一生,以结义始,以死

7、义结。这个“义”就是“同心协力,救国扶危”的誓言所表达的堂堂正义。桃园结义,三人共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这就是彪炳千古的兄弟义气。为实践这种义气,在关羽被害后,刘备宁舍弃江山社稷,也要为关羽报仇。最终,刘备、张飞双双为报仇而死。这就是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的义气。关羽的侠义最明显地体现在两件事上:其一,是在家乡杀豪霸,为民除害。据《关帝全书·圣迹图志·出告庭闱》载:“圣帝二十岁,告父母曰,儿已有后,足奉祖祢,今汉室将尽,宵小盈庭,谁为扶红日照人心者?遂诣郡陈时事

8、。”又据《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全集·全图考·悯冤除豪》释文曰:“圣帝至旅舍,闻邻人哭甚哀,叩之乃韩守义也。遭郡豪吕熊荼毒。吕党连七姓,黠猾事,蔑职纪。圣帝眦裂发竖,命守义至七所,悉斩杀之。”此事即为陈寿在《三国志》中所记“亡命奔涿郡”的原因。按一般情况,杀人是犯律的,但人们却不这么认为,而把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