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学校德育的反思

对当前学校德育的反思

ID:26185681

大小:55.0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5

对当前学校德育的反思_第1页
对当前学校德育的反思_第2页
对当前学校德育的反思_第3页
对当前学校德育的反思_第4页
对当前学校德育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当前学校德育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当前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改革新思路的构想摘要:本文就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种种困惑,进行了反思,以期实现学校德育职能的转化,并力图谋求德育发展的新思路,探求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环境德育实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信度德育工作者素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铸造灵魂的教育工作。能否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对学生进行有机的思想品德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代青年的品格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前途与兴衰。然而,传统的学校德育在为我们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暴露

2、了许多问题,严重地捆扰了学校的德育工作。那么,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困惑主要表现有哪些呢?一、道德理论与德育实践反差太大学校德育内容贴近学生活实际不够,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不能适应客观实际的要求,实践教育相当薄弱。近年来,德育教材尽管版本有异,但内容大体雷同,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全球化趋势等客观形势有相当的距离。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给社会道德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引发了许多思想道德困惑和忧思,而教科书又往往不能有效地解答这些价值关中的冲突问题。使得道德教育过于表面、

3、肤浅,学生普遍对社会现象过于敏感,并乐于积极参与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也迫切希望能经常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因此,对于内容太原则、太教条的教科书及课堂上老师的说教不感兴趣。再者,现在的德育教育教材内容有不少操作性不强,多侧重于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而忽略了“为什么”和“怎么做”。因此,往往导致学生知行分离。书上的大道理人人皆知,人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反差太大。在一些领导的思想中,德育仍然是“软指标”,仍然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一、道德实践与

4、社会实践环境冲突激烈道德教育是一种社会化过程,尽管道德主体需要在课堂上接受一定的道德概念,但要使他们最终成为“有道德的人”,还必须通过不断的道德实践。随着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日趋频繁和加强,社会环境已是道德主体最真实、最重要的实践场所。社会环境正不断地弱化甚至代替家庭和学校的德育功能,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将不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通过无孔不入的各种媒体毫无选择地作用于道德主体。道德主体面对不同环境传输的紊乱失范的道德评价,变得无所适从。教育者更是面临两难选择,陷入困境。在家庭环境中,目前,有些家长的行为

5、和思想,也实在令人担忧。“不少独生子女”的道德问题,家长应该负有主要责任。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纵容孩子的坏脾气,认为孩子凶一点将来到社会上不会吃亏;有些家长片面追求孩子的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孩子的品德教养。另外,有些家长的教育和社会现实的导向与学校教育不协调一致,致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道德心理冲突和困惑,甚至抵消了学校的正面教育。增加了道德教育的难度。一、德育教育方法单一,求实少学校德育中,“以说教为主”和“形式主义”的现象严重,情感培养少,缺乏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和有效性。随着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6、,随着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倡导和确立,灌输式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局限性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尤其在评价上混同于学科教学,采用考分制,以“考知识便是考品德水平”,学生的品德转化为一个个分数,形成考分越高者品德越好的荒唐逻辑。僵化的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无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问题;用固定的教条教育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禁固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人们对传统方式的认同已根深蒂固,而主体性德育、活动教育这些先进的思想意识仍停留在理论上和纸面上。有些人认为,搞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就是道德教

7、育的主要形式与方法,因此,把精力放在了频繁的组织活动上。但是,活动组织者所考虑的往往不是德育效果,而是活动本身轰轰烈烈的程度,或者只做给领导看,只对上(领导检查)负责,不对下(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和发展)负责。形式主义现象所掩盖的实质性问题,是德育工作者急功近利、浮躁虚假的作风。做表面文章,单纯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工作等倾向是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面对德育工作中存在问题,不得不引起德育工作者的认真反思。为此,笔者提出改革方面的几点构想。一、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解放思想

8、,高瞻远瞩,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工作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凡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德育内容要坚决压缩,同时要增加一部分适应社会发展的德育内容。(一)抓好德育的“双基”教育《学生守则》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必须作为重点加以落实。只有抓好品德养成教育。才能把如何做人的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一)充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德育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改革迅速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