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茌平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

ID:261882

大小:71.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7-07-15

茌平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_第1页
茌平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_第2页
茌平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_第3页
茌平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_第4页
茌平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茌平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茌平县地名语词文化内涵一、“茌平县”语源简析“茌平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ChípíngXìa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北纬36°22′~36°45′,东经115°54′~116°24′。东邻齐河县,西接聊城市东昌府区、临清市,南连东阿县,北靠高唐县。面积1120平方公里,人口57.26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地茌平镇,在省会济南西方向75公里处。为聊城市辖县。“茌平”这个地方词语和“茌平”境内的聚落地名群,都是在茌平县地域文化的环境中形成、发展和演变的,从而造就了“茌平”语词及其他地名群的语源特征和文化内涵。茌平地名语词文化,为我们了解和研

2、究茌平县地域文化提供了线索。二、茌平县政区沿革简况29茌平县历史悠久,夏商时代属兖州,周属齐地,秦行郡县制,置茌平县,属东郡治茌平。因县境在茌山之平地,故名茌平。公元9年(新始建国元年),改茌平县为功崇县。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复称茌平县,属兖州部济北国。北齐并入聊城县。隋初,复置县,属贝州清河郡。隋末并入聊城县。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析聊城复置茌平县,属河北道博州。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并入聊城县。公元1130年(金天会8年)复茌平县治今城,属山东西路博州。元时属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8年,属山东省。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

3、40年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茌平属鲁西区第四专署。1941年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九(运东)专署。1943年1月改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六(泰运)专署,1945年5月,属冀鲁豫第一专署,1946年11月,属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建国初期,属平原省聊城行署,1952年11月,属山东省聊城地区(现聊城市)至今。茌平县自秦建县以来,随着黄河故道的变迁,县城屡次迁徙。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县城在今韩集乡高垣墙村;晋末南北朝时期,县城在今乐平铺镇土城村;隋唐初期,县城在今杜郎口镇杜郎口村;唐宋时期,将茌平县并入聊城县。金朝天会年间,齐王刘豫复置茌平县,建县城于今城。博平汉置县,县城在博陵邑,即

4、今肖庄乡王菜瓜村西的博平旧城。宋仁宗景佑年迁县城于宽河镇,即今博平镇。在隋唐和宋朝,博平屡次与灵县、聊城、清平县分合。元明清至建国初为县。1956年,博平县并入茌平县至今。三、茌平县地名语词特征茌平县这个“千年古县”,地杰人灵,辗转沿革,繁衍至今,遍布着古今各类地名两千多条,境内地名的形成、演变和词语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茌平古老的地名较多。茌平县城三次迁徙,除公元9年(新始建国元年)更名茌平县为功崇县,“茌平”29之专名,时代传承,沿用至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由于茌平古县历史悠久,决定了境内地名多具有古老的特征。经过对全县1054个自然村的考证、统计,有122个自然村名无据可考,占全县1

5、054个自然村的11.6%,600年以上的有865个自然村,占自然村总数的81.6%,百年以上的有67个自然村,占自然村总数的6.7%。从村名语词上看,呈现深厚的地名文化望鲁店茌平县冯官屯镇有个叫望鲁店的村。据传春秋时期,齐人高士鲁仲连在此居住,后来,孟子造访鲁仲连,行到刘集店中病倒,瞭望鲁仲连故居许久,不及而返。由此得名望鲁店。村中有鲁仲连祠,村东北有鲁仲连墓和碑。还驾店在茌平县韩屯镇有个村叫“还驾店”,相传后唐明宗带领许多官兵来到此地,分散屯兵扎营。故附近有“三屯八营”之村。即韩屯、鹅屯(现演变罗屯)郗屯;夏营、蛮营、司营、张营、冯营、袁营、郎营、芦营。后有人附会明宗还驾于此,故名还

6、驾店。算子李茌平县肖庄乡有个村叫算子李,相传元朝初李从清平县军胡李迁至立村李庄,李因算学驰名,元帝建国后,皇帝选李任邮分子刺使,后升任平章政事(副宰相)兼管田赋税收,国家财政收支,每次朝廷查问李对答如流,收付分毫不差,在任十多年没有半点亏空,朝廷称他算子李,诰爱光禄大夫,村名也随着李的封号更村名算子李。刘神仙29刘遵、刘仁兄弟二人,洪武年间,从山西洪冈县迁至立村,刘遵忙于开荒种地,刘仁因在山西老家跟父亲采药行医学了不少祖传秘方,刘仁到茌平后,见到这里经过金元之乱和瘟疾传染的凄凉景象,便决心深钻医学,曾多次离家到深山采药,炼制成丹、丸、散、膏,背药葫芦到处为人治病,分文不收,而其效果如神,

7、百姓称他刘神仙。这便是刘神仙村之来历。铁咀吴明洪武年间,吴姓从山西迁至韩集北立村吴庄,少年因父母双亡,邻村富绅企图以父死欠债,又买通县衙,谋其二亩良田。少年闯上公堂,告富绅谋诈良田,县令又以父债子还威胁,少年毫不示弱,质问县令:“欠债可有证据,何人所害,哪人担保,这明明是欺我少年,诈我良田,你懂五刑六律,胡乱断案,我去济南府告你,不罢你官决不罢休!”县令无奈传富绅,以诬告罪重打富绅五十大板。从此,铁咀吴便成了少年的名号。他一生为人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