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脉神》精彩摘要2

《中华脉神》精彩摘要2

ID:26198927

大小:67.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1-25

《中华脉神》精彩摘要2_第1页
《中华脉神》精彩摘要2_第2页
《中华脉神》精彩摘要2_第3页
《中华脉神》精彩摘要2_第4页
《中华脉神》精彩摘要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脉神》精彩摘要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脉神》精彩摘要2七、长脉(一)概述:长脉特指脉体长或脉势长的单因素,常见寸、尺脉的外延。(二)长脉的研究:临床上我们见到过的长脉:寸长入鱼际,尺长入肘弯,当然这只是个例,没有临床统计学意义。长脉也绝不是长到如此地步才算长,临床上只要三指所布有余即为脉长。长脉以尺脉长为多,寸脉长次之,关脉无长。事实上古今所指脉的长短多是指脉体物理性质的长短,并非指脉势的长短。高鼓峰的《四明心法》提出:“有往来之长,谓来有余韵也,此脉最善”。其意在脉长短的基础上而求脉韵的长短,这是有创意的。寸口脉脉体虽有长短之分,而脉势可另当别论。有许

2、多人脉体长而脉势短,又有许多人脉体短而脉势长。寸口脉不论其长短,求其脉势的长短而辨别疾病其临床意义大于脉体物理意义的长短。脉的来去势能称脉势,脉势就是脉气。在寸口脉上触及三分脉势,在人体足背动脉、颞动脉、唇动脉等都能触及到这种三分的脉势,而其动脉的长短显然是不一样的。历史脉学著作和近代脉学著作常常以长竿比喻长脉,多不妥,也多余。脉长仅以三部有余为定论即可。长杆、长棍与脉象同吗?不同。脉体物理性质的长短事实上仅只是脉体解剖意义的长短。脉的长短而非桡动脉的长、短问题。脉象的三分脉势是由人体心脏的输出量、血管的弹力、血容量的量、

3、微循环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决定的。只有上述各因素相互匹配与平衡脉象才能正常,否则是病脉。在三分的脉势中,脉势的前端应对人体的头、颈、胸(主动脉弓分枝血供的范围),以寸脉感应之。脉势的中间应对人体的膈下及脐水平以上器官(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及肾动脉及其分属),以关脉感应之。脉势的后端对人体脐水平的器官(髂动脉及其分属),以尺脉感应之。当脉势的前、中、后(寸、关、尺)发生了不平衡或不均等现象时,独处就是病变的脏器。脉长的实质是心搏力有余、微循环阻力不够、循环血量有过、人体代谢的增强等因素。另一方面,脉势的强弱和长短对脉道又

4、有直接的鼓动作用。只要人体脉势的长短与强弱发生改变,人体的脉道也发生响相应的改变,脉势长与强则脉道也长,脉力也强。临床上寸脉的长与强多见于心脑血管的阳性病变,寸脉的短与弱则见心脑血管的功能减弱及不足。同样尺脉的脉力强及长在生理状态下人体的四肢有力,肠道及生殖功能良好,精力也充沛。在病理情况下,多见肠道、四肢、泌尿、生殖系统的病变。(三)长脉的现代医学病理解剖学原理1生理情况下:(1)躯体高大脉体相对长,躯体矮小脉体相对短。(2)体格强壮脉势相对强,体格弱则脉势相对弱。(3)特殊解剖学意义的脉长临床意义不大。(4)人体消瘦情

5、况下脉道外显,脉体也长。所谓阴虚、骨蒸、相火之脉长多是人体消瘦情况下的脉道外显。2病理情况下脉体的长多见高血压、脑、心血管疾病,高代谢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病或传染性疾病以及下肢神经的压迫性病变。(四)长脉的特征1长脉的性质:特指脉体或脉势长,寸、尺脉外延的单因素。2长脉的指感:寸脉或尺脉外延。3《中华脉神》精彩摘要2七、长脉(一)概述:长脉特指脉体长或脉势长的单因素,常见寸、尺脉的外延。(二)长脉的研究:临床上我们见到过的长脉:寸长入鱼际,尺长入肘弯,当然这只是个例,没有临床统计学意义。长脉也绝不是长到如此地步才算长,临

6、床上只要三指所布有余即为脉长。长脉以尺脉长为多,寸脉长次之,关脉无长。事实上古今所指脉的长短多是指脉体物理性质的长短,并非指脉势的长短。高鼓峰的《四明心法》提出:“有往来之长,谓来有余韵也,此脉最善”。其意在脉长短的基础上而求脉韵的长短,这是有创意的。寸口脉脉体虽有长短之分,而脉势可另当别论。有许多人脉体长而脉势短,又有许多人脉体短而脉势长。寸口脉不论其长短,求其脉势的长短而辨别疾病其临床意义大于脉体物理意义的长短。脉的来去势能称脉势,脉势就是脉气。在寸口脉上触及三分脉势,在人体足背动脉、颞动脉、唇动脉等都能触及到这种三分

7、的脉势,而其动脉的长短显然是不一样的。历史脉学著作和近代脉学著作常常以长竿比喻长脉,多不妥,也多余。脉长仅以三部有余为定论即可。长杆、长棍与脉象同吗?不同。脉体物理性质的长短事实上仅只是脉体解剖意义的长短。脉的长短而非桡动脉的长、短问题。脉象的三分脉势是由人体心脏的输出量、血管的弹力、血容量的量、微循环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决定的。只有上述各因素相互匹配与平衡脉象才能正常,否则是病脉。在三分的脉势中,脉势的前端应对人体的头、颈、胸(主动脉弓分枝血供的范围),以寸脉感应之。脉势的中间应对人体的膈下及脐水平以上器官(腹腔动脉干、肠系

8、膜上、下动脉及肾动脉及其分属),以关脉感应之。脉势的后端对人体脐水平的器官(髂动脉及其分属),以尺脉感应之。当脉势的前、中、后(寸、关、尺)发生了不平衡或不均等现象时,独处就是病变的脏器。脉长的实质是心搏力有余、微循环阻力不够、循环血量有过、人体代谢的增强等因素。另一方面,脉势的强弱和长短对脉道又有直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