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ID:26211303

大小:71.0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5

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_第1页
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_第2页
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_第3页
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一、调查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一部分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甚至成人都存在感恩意识缺失、感恩传统淡化的现象,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道德危机事件。这种现状引起了全社会对于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关注。“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国家、社会、家庭给予了小学极多关注,而处于一生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们,不仅需要在知识上有所增长,更重要的是要在道德品质上得到很好的塑造。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更应该加强实施。实施感恩教育不仅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2、更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二、调查目的与意义  一是希望通过此次引起家长、老师、社会各界对于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关注;二是希望通过个案研究调查小学生感恩现状,使家长、老师能够了解到小学生现有的回报意识;三是希望提出的培养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策略能够为学校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四是依据获悉的材料对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进行剖析,探究其原因,为以后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三、调查对象的选取  2-5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四、调查方法与过程  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切合调查对象调查问卷,,别涉及了学生的感恩认知和感恩行为。然采用

3、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处理,统计数据,此次调查中,在我校随机选取120名学生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效问卷120效问卷回收率为100%。五、调查数据的分析一、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小学生感恩认知是本次调查的基点,它主要包括学生对感恩、知恩、识恩、报恩的必要性的认识。由下表可知,26.7%的学生认为小学生应该感恩是非常必要的,58.3%的学生认为基本必要感恩父母,78.3%的学生认为基本无必要感恩老师,85.8%的学生认为基本无必要感恩同学。项目非常必要基本必要基本无必要小学生应该感恩吗?324850有必要感恩父母吗

4、?87042有必要感恩老师吗?121494有必要感恩同学吗?512103对小学生感恩行为的调查,我们根据感恩的对象分为感恩父母的行为、感恩师长与他人的行为。由下表可知,只有6.6%的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41.7%的学生偶尔记得父母的生日,51.7%的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在父母工作忙或身心疲惫的时候,只有9%的学生经常会主动做家务。这种令人遗憾的现象说明小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并没有转化为行动。当今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重视孩子的生日胜过自已的生日,总认为孩子小,替孩子包办力所能及的家务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家庭教育不利于孩子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5、。项目能有时能不能你记得父母生日吗85062你会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吗1110109你对父母说过爱您吗214356由下表可知,教师节时,有51.6%的学生经常以适当的方式给老师送去问候和祝福;当处于困境的人寻求帮助时,70%的学生经常伸出援助之手。项目会基本会不会你觉得老师上课辛苦吗?187032教师节你会为老师送上祝福吗?622830同学有困难,你会帮助吗?842610你能够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吗?723612你对辛勤培育您的老师表示过感谢吗?683616六、调查结论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我校的学生感恩现状一般化,不论是感恩意识还是感恩行为都

6、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只要我们及时抓住时机,施加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就可以使他们基本具备感恩意识,认同对父母、老师、朋友、的感恩。七、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小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行为的脱节、不协调,已反映出青少年道德和人格的缺陷,也严重背离了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和目标。给学生补上感恩这一课已经迫在眉睫,也应该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学校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分析导致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其中,家庭因素在小学生感恩意识最初的建立与否中占有主导性地位。(一)

7、家庭方面的原因1.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娇宠和溺爱。现在,人多数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优越的生存环境使他们只想到自已的需求而从不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因此,才有了现在的许多在青少年身上出现的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如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缺乏对父母付出的认可,认为所有的人对自已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2.父母教养观的偏差。有些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存在着过重的补偿心理,总是希望把自已未曾实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就成为实现父母意愿的工具。有些父母不是按照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要求来塑造和培养子女,而是把子女当作自已的“私有财

8、产”,在生活上大包大揽。过多的呵护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寄生思想。“只要你学习好,就是对我好”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造成个别孩子由娇而横,唯我独尊,由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