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

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

ID:26236211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5

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_第1页
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_第2页
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_第3页
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论文关键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论文摘要分析了近些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规律,结合该病的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近2年在我市大面积暴发和流行,其速度快,面积广,危害较大,特别是晚稻.freelm,长10mm以上。病斑表面常分泌出许多露珠状的蜜黄色菌脓,干结后成黄色树胶状小粒,形同虚线,不易脱落,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形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观察可见许多透明的细条。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同时能引起稻株早期死亡或者病株

2、不能抽穗;即使抽穗结实,但秕谷增多,千粒重降低。2病原本病由水稻黄单胞杆菌稻生致病变种所引起,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单生,也有双链,不成串,菌体一端着生一条鞭毛。细菌在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稍凸起,表面光滑发亮,蜜黄色并带粘性,好气性,在28℃下生长良好。菌体较白叶枯病菌体为小,生理生化反应与白叶枯细菌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条斑菌能使明胶液化,使牛乳胨化,使阿拉伯糖发酵变酸,对青霉素和葡萄糖反应钝感。3发病规律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的病菌,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的调运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土壤不能成为越冬之处,病稻秆在田间沤烂,病菌在

3、短期内就可死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接触秧苗,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在叶片任何部位都可发病形成条斑,若田间湿度大,病斑上溢出菌脓,可借风雨、露滴、水流及叶片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叶鞘发病形成黄褐色短条斑,天气湿润时也可出现大量菌脓。该病在水稻生长前、后期都易感染,感病品种在适宜条件下幼苗期就可看到症状,症状叶较白叶枯病明显,但一般是在分蘖以后,特别是在孕穗、抽穗阶段才发现。4发病条件4.1气候条件温湿度对病害发生和流行关系很大,气温在26~30℃、相对湿度为85%以上,且多雨、日照不足、风速大的气候

4、条件下,利于此病发生。4.2肥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轻重与灌水关系较大,凡长期深灌或稻株受淹,发病就重。在串灌漫灌的情况下更有利于病菌随灌溉水而传播,从而扩展危害;若基肥不足,追肥追迟、多施,尤其是氮肥过量,则植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和糖的含量增高,易造成稻株徒长贪青,降低抗病性。4.3人为传播在有病田块,当早晨露水未干或下雨后就下田作业,如喷药都会加重病菌的传播。4.4地势低洼地发病重,地势高的地块则轻,这与细菌通过流失传播有关。4.5品种不同水稻品种,对条斑病菌的抗病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一般糯稻抗性强于粳稻,粳稻强于籼稻,常规稻强于杂交稻,窄叶品种比阔叶品种抗病。5防治

5、方法5.1加强检疫工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检疫对象。在无病区,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以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资经营放开,种子经营流动性大,这项工作显得更加重要。5.2选用抗病良种不同品种的感病和损失程度不同。目前我市水稻种植以籼稻品种为多,而籼稻品种绝大多数感病,以籼优系和威优系的组合为重,D优组合较抗病,.freel2,或90%稻双净1875g/hm2,或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150g/hm2,或高锰酸钾75g/hm2加适量食盐对水750kg/hm2喷雾;也可用50%代森铵500~600倍液喷雾防治。5.6加强肥水管理做到排灌分开,浅水勤

6、灌,适时晒田,严防深灌、串灌、漫灌,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迟、过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