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斜井抽排水方案

隧道斜井抽排水方案

ID:26247226

大小:21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5

隧道斜井抽排水方案_第1页
隧道斜井抽排水方案_第2页
隧道斜井抽排水方案_第3页
隧道斜井抽排水方案_第4页
隧道斜井抽排水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斜井抽排水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目录1编制依据12编制原则13工程概况13.1设计概况23.2地质情况33.3.工期情况43.4#斜井最大涌水量确定44排水方案44.1一号斜井排水总体方案44.2排水分步方案64.3辅助洞室大小确定84.4抽数设备配置方案85抽排水电力、管路系统设计95.1排水管路设计95.2排水电力设计106在洞外增加防水、防汛及防山洪措施117各项管理措施127.1组织管理保证127.2安全技术保障措施128涌水应急139设备管理1410日常保养及维(修)护1511注意事项1512计算书及相关图纸17一号斜井抽排水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2)《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3)《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4)《改建铁路成都至昆明线峨眉至米易段扩能工程施工图(EMZQ-9)DK356+287.5小相岭隧道设计图》(成昆峨米施隧-26第1~4册)(5)当地的水文、气象及本项目的地质资料(6)业主对本合同段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要求(7)我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管理水平、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积累的类似施工经验2编制原则(1)遵循招标文件条款的原则,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及要求。(2

3、)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使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重信誉守合同,坚持“科学组织、合理投入、优质安全、快速高效、不留后患”的指导思想。(3)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4)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5)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施工期间及竣工通车后严禁水土流失,不破坏当地环境。3工程概况3.1设计概况(1)工程概况本标段起讫里程:DK345+151.69~DK367+182.79,全长22.031km。主要工程量包括小相岭隧道(长度21.775km,设一座

4、贯通平导,分进口、出口、一号斜井、二号斜井分别组织施工)。其中一号斜井全长2.425km,斜井中线与平导中线交于PDK350+000,对应左线线路里程DK350+000,斜井最大纵坡10.2%,综合坡度9.3%,采用无轨双车道运输,内净空尺寸为7.5m(宽)×6.2m(高),斜井与大里程端平面夹角141°45’57''。计划承担主隧道6060m(DK350+000~DK4356+060)和平导隧道6060m(PDK350+000~PDK356+0060)施工任务。主隧道和服务隧道线间距为30m,主隧道底板比安全隧道底板低60cm。

5、(2)地表水测区内地表水主要为地表沟水,水塘水及少量水田水,水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沟水旱季流量较小,雨季流量较大。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及地下径流等形式排泄。(3)地下水地下水较发育,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1)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等易富水地层的裂隙中,水量较丰富。2岩溶水:主要指存在等影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的地下水,水量较丰富。根据DZ-XXL-05钻孔揭示,稳定水位高程在2011.11m,隧道路基线高程约1862m.比路肩高程高约151m.推测水头压力约1.51MPa。分析认为,该岩溶段位于岩溶的水平循环带。隧道施工可

6、能遇到突水、涌泥。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红外线探水、打超前钻孔,降低岩溶突水的风险。3.2地质情况小相岭隧道一号斜井属于中山剥蚀地貌,斜井洞身穿越岩性为侏罗纪系中统(J2x)新村组泥岩、砂岩、页岩,侏罗系中统益门组(J2y)泥岩、粉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及泥灰岩,上三叠系白果湾组(T3b)砂岩、页岩、粉砂岩夹炭质页岩及煤,洞身穿越地段大部分为软质岩及时代古老、受构造影响严重、破碎的硬质岩。地层岩性分述如下:<8-1>粉质黏土(Q4dl+el):黄褐色、灰褐色,硬塑,夹少量碎石角砾,Φ10~50mm,一般厚0~3m,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7、。<14-4>泥岩、砂岩、页岩(J2x):紫红、深紫红色,含粉砂质,中~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节理较发育。强风化带(W3)厚2~6m,属Ⅳ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带(W2)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下伏益门组假整合接触。厚545~1023m。<14-5>泥岩、粉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及泥灰岩(J1y):该地层分为两段。上段(J2y2)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砂岩。下段(J2y1)岩性为紫红、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砂岩及砾状灰岩。其底部一套厚3~8m的中粒砂岩与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T3b)为分界标志。弱风化带(W2

8、),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厚142~392m。<14-6>砂岩、页岩、粉砂岩夹炭质页岩及煤(T3b):灰色中、厚层状细、中粒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深灰色炭质水云母粘土岩—页岩。底部夹两层各厚0.25—0.45m的煤层。含大量植物化石碎片。弱风化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