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ID:26250469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5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_第1页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_第2页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_第3页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_第4页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综述摘要:并购是指企业间的收购与兼并。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途径,也是企业适应经济发展的自我调整。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企业并购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推陈出新,理论界一直进行着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企业并购动因,在理论上一直没有合理,信服的解释。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并购的动因的理论解释进行简单综合阐述。  关键词:并购;效率;代理;多元化    1效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得1+1>2的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包括规模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  1.1规模效益理论  规模效益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

2、,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木,从而提高利润水平。并购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实现企业的现模效益,即产量的提高和单位成木的降低。并购给企业带来的内在规模经济在于通过并购可以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横向并购可实现产品单一化生产,降低多种经营带来的不适应;纵向并购,将各生产流程纳入同一企业,节省交易成木。并购的外在规模经济在于:并购增强了企业整体实力,巩固了市场占有率,能提供全而的专业化生产服务,更好的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  陈宏民(1994)从企业兼并行为对社会财富的增进和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方面进行了研究。吴健中、汤澄(1997)对企业横向控股兼并行为进行了经济学方面的分析,

3、解决了横向兼并规模和企业横向控股兼并效益评估的问题。  该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和我国目前较为流行。但事实上规模经济在企业并购中的效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纽博尔德(1970)的研究表明,只有18%的公司在并购活动中承认并购动机与规模经济有关。现阶段西方出现的许多超级并购案,动辄上亿美元,也是规模经济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1.2财务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效应是指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的组合应用产生的合理避税,以及在证券交易中预期效应造成的股票投机的刺激作用,并购能够给企业带来财务方面的种种效益。  “税收效应”在企业并购中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它在并购活动中并不发挥主要作用。净营业

4、亏损损和税收减免的递延,增加了的资产基础,以及用资本利得来代替一般所得都是并购在税收方面的动机。  1.3管理协同效应  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具有决定作用。管理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管理能力层次不同的企业合并所带来效率的改善。假设两个公司的管理效率不同,在高管理效率公司并购另一个公司之后,通过资产重组、业务整合,可以改善低效率公司的管理效率以创造价值。    2资产组合理论(多元化战略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假说,认为市场环境是不确定的,为了降低和分散风险,企业通常采用混合并购的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当企业通过多元化并购把经营领域拓展到与原经营领域相关性较小的行业,

5、就意味着整个企业在若千不同的领域内经营,这样当其中的某个领域或行业经营失败时,可以通过其他领域内的成功经营而得到补偿,从而使整个企业的收益率得到保证。通常,多元化购后的企业在打入新的市场时比专业化企业具有特别有利的条件,因为多元化企业能够以更接近现有企业的条件,从资本市场或集团内部筹措资金。该理论隐含的假设前提是,通过多儿化经营降低的市场风险足以弥补由此增加的管理成木和产生的新风险。  与内部扩充相比,外部收购可使企业更快地适应环境变化,卢东斌称为“花钱买时间”,有效降低进入新产业和新市场的壁垒,并且风险相对较小。特别是基于产业或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所进行的战略性重组,如生产“万宝路

6、”香烟的非利吾·莫里斯公司转向食品行业。企业处于所在产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其并购策略是不同的。处于导入期与成长期的新兴中小型企业,若有投资机会但缺少资金和管理能力,则可能会出卖给现金流充足的成熟产业中的人。处于成热期的企业将试图通过横向并购来扩大规模、降低成木、运用价格战来扩人市场份额;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为生存而进行业内并购以打垮竞争对手,还可能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向新兴产业拓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多元化经营模式曾经十分流行,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核心竞争力、价值链等新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于采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Seth(1990)发现混合并

7、购行为,与其他并购类型一样,不能降低企业的系统风险因此,用该理论来解释混合并购购的动机从目前来看也显得不够有说服力。3代理理论与自大假说    3.1代理理论  Mueller(1969)提出假设,认为代理人的报酬决定于企业的规模。因此,代理人有动机通过收购使企业规模扩大,而忽视企业的实际投资收益率。Jensen和Heckling(1976)认为,部分代理问题使管理者容易丧失工作积极性,或导致其额外的消费,因为这种代理成本将其他大多数的所有者承担。FameandJe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