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体系结构

ID:26251548

大小:3.10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8-11-25

物联网体系结构_第1页
物联网体系结构_第2页
物联网体系结构_第3页
物联网体系结构_第4页
物联网体系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联网体系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联网体系结构目录1.物联网的定义2.物联网技术体系3.物联网的应用目录1.物联网的定义2.物联网技术体系3.物联网的应用1.1物联网概念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从网络结构上看,物联网就是通过Internet将众多信息传感设备与应用系统连接起来并在广域网范围内对物品身份进行识别的分布式系统。1.1物联网概念物联网的概念是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于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

2、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1.2物联网定义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当每个而不是每种物品能够被唯一标识后,利用识别、通信和计算等技术,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的连接各种物品的网络,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联网。物联网中的“物”的涵义要满足以

3、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①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②要有数据传输通路;③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④要有CPU;1.2物联网定义⑤要有操作系统;⑥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⑦要有数据发送器;⑧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⑨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1.2物联网定义1.3物联网的发展与形成物联网的发展跟互联网是分不开的,主要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第二,物联网是比互联网更为庞大的网络,其网络连接延伸到了任何的物品和物品之间,这些物品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传感

4、设备与互联网络连接在一起,进行更为复杂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一般认为,物联网具有以下的三大特征:1)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和采集物体的信息。2)可靠传递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1.4物联网的三大特征3)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物联网概念模型1.4物联网的三大特征目录1.物联网的定义2.物联网技术体系3.物联网的应用2.1物联网技术概论物联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所

5、涉及的核心技术包括IPv6技术、云计算技术、传感技术、RFID智能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因此,从技术角度讲,物联网专业主要涉及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与通讯、自动控制、遥感与遥测、精密仪器、电子商务等等。欧盟于2009年9月发布的《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白皮书中列出13类关键技术,包括:标识技术、物联网体系结构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数据和信号处理技术、软件和算法、发现与搜索引擎技术、电源和能量储存技术等。2.1物联网技术概论2.2物联网的层次结构2.2物联网的层次结构感知层实

6、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璇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应用层类似于人类社会的“分工”,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2.2物联网的层次结构2.3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1.RFID技术2.条形码3.传感器技

7、术4.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5.产品电子代码EPC2.3.1RFID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工作,RFID是物联网最关键的一个技术,它为物体贴上电子标签,实现高效灵活的管理。RFID基本上是由3部分组成:1)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

8、识目标对象;2)阅读器(Reader)或读写器: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3)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2.3.1RFID技术RFID标签打印机2.3.1RFID技术感应式读写器2.3.1RFID技术RFID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