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稻墒沟埋草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麦稻墒沟埋草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ID:26279896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5

麦稻墒沟埋草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_第1页
麦稻墒沟埋草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_第2页
麦稻墒沟埋草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_第3页
麦稻墒沟埋草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_第4页
资源描述:

《麦稻墒沟埋草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麦稻墒沟埋草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摘要墒沟埋草能充分利用小(大)麦田原有的墒沟,解决稻田一套沟难题。简述了麦稻墒沟埋草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主要技术内容,并进行了效益分析,以供农户参考。  关键词麦稻墒沟;埋草;技术模式;效益分析    麦稻墒沟埋草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稻麦轮作地区对收获的麦秸均匀铺入农田畦面采取旋耕、翻压等直接还田措施同时,将多余秸草置于本田墒沟内,通过调节碳氮比、施用秸秆腐解菌剂,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水沤和田间农艺活动,促进秸秆快速腐解,实现“一沟多用”[1-2]。秋播时将墒沟内腐烂的秸草挖出施入本田用作三麦基肥或盖籽肥。该技术在适合稻麦轮作的气候条件区域均可

2、应用,要求水源有保证、排灌设施齐全,各类质地及肥力土壤均可,但砂土地区应注意防止漏水漏肥,耕作方式为稻麦轮作。    1麦稻墒沟埋草技术模式    该技术操作步骤为:在原小麦田间墒沟内埋草→撒施基肥→机械旋耕整地→灌水→抛栽秧苗→田间农艺活动→收稻→取肥均匀撒于畦面。  1.1小麦收获秸秆处理  适时机械收获小麦并留高茬(15cm以上)或人工齐地收获小麦。小麦收获后对留高茬多余的秸草或人工收获时获取的秸草直接均匀铺入农田畦面(3750~5250kg/hm2),有机械收获和粉碎条件的可进行秸秆切断(5~10cm),再进行浅旋耕,抛栽秧。同时,将剩余的麦秸置于本田墒沟内(

3、约2250kg/hm2)。一般沟深为20cm,沟宽20cm。  1.2整地播种  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小麦收获后及时整地,做到畦面平整。麦熟掌握在土壤含水量15%~30%为宜,运用条播机一次完成旋耕、碎土、整平、播种、盖籽、镇压6道工序;稻熟在前茬离田施足肥后,用条播机进行畦面旱整。合理确定沟距和埋草量。墒沟的沟距应根据当地地形和灌溉与排水要求合理确定。墒沟埋草的适宜用量一般不超过2250kg/hm2,以免影响灌溉与排水。循环移位开沟。稻麦轮作时在稻麦收割后,田间要按一定规律排序开沟,将其收获后的秸秆埋入沟内,利用下茬作物生长期间任其腐解,在下茬作物收获时,选择不同位置

4、继续开沟埋草。6~8茬为1个循环周期,从而达到田间全部埋草1遍,土壤普遍轮耕和休耕1遍。  1.3调节碳氮比  在沟内埋入农作物秸秆时,增施适量氮肥(一般增施碳铵225~300kg/hm2),将碳氮比调节至(20~25)∶1,以促进秸秆矿化腐解。同时,施足基肥。应注意平衡施肥。对秸秆直接还田量大的农田除调节碳氮比外,大田施肥应依据测土配方施肥原理进行平衡施肥,即根据秸秆还田增加的有效养分酌情减少磷钾化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投入量。  1.4水分调节  坚持湿润灌溉为主,调节土壤含水量。在机械浅旋耕与整地后、水稻秧苗栽(抛)前一天畦面灌透水,糊状抛秧,灌水定苗活棵,分蘖期建

5、立浅水层,拔节期适时控水,抽穗至灌浆结实期间隙灌溉(每隔5~7d灌1次水),以加速秸秆腐熟。  1.5田间管理  秸秆深埋后的防病、治虫、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与正常的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腐熟剂。使用的腐熟剂必须是经农业部登记并经试验示范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品种。一般使用固体菌剂15~30kg/hm2,按说明书对水后均匀喷施于秸秆上。此外,应合理确定轮耕周期。稻麦连续少(免)耕的,应适时深耕1次,合理深耕翻周期为2~3年1次,且耕翻宜在稻熟进行(夏耕)。2效益分析    2.1社会效益  墒沟埋草能充分利用小麦原有田间墒沟,解决稻田一套沟难题。该方法不仅解

6、决了传统方式下大动力机械缺乏、劳动强度大、本田还草量过多、难以全量就地还田的问题,而且将传统与现代农艺有效地结合起来,使稻田沟系麦草腐速化,实现了“一沟多用”[3-4]。油稻轮作地区移位墒沟埋入油菜秸秆能节省人工60~75个/hm2。玉米整秆沟埋还田能解决北方旱作地区的蓄水保墒问题。  2.2经济效益  稻麦轮作地区麦田墒沟埋草后水稻当季产量较习惯生产方式增加6%~10%,产值增加1200~1500元/hm2;为下茬小麦备有机肥料30~45t/hm2,小麦产量增加5%~8%,产值增加450~750元/hm2。同时,大大减少化肥投入,节省肥料投入农业成本。  2.3生态

7、效益  一方面能有效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