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

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

ID:26282194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5

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  _第1页
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  _第2页
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  _第3页
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  _第4页
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摘要:简要介绍了纳滤膜的定义及原理,并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设备对纳滤NF1、纳滤NF7两种型号膜组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饮用水 水处理 纳滤 膜分离技术  前言  膜分离技术是物质分离技术中的一个单元操作。膜法分离的最大特点是驱动力主要为压力,不伴随需要大量热能的变化。因而有节能、可连续操作、便于自动化等优点。膜分离中的微滤(MF)、超滤(UF)不能脱除各种低分子物质,故单独使用时,出水质量仍较差。反渗透膜(RO)有较强的去除率,但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去除了水中大量有益的无机离子,出水呈酸性,

2、不符合人体需要。而纳滤膜(NF)分离技术在有效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还能保留大多数人体必须的无机离子,且出水pH值变化不大。这种水处理方法对于我国目前的饮食结构而言,尤其是营养结构单一的人员来说,更易被接受,也更加合理。  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纳滤膜,以便其更有效地应用于水处理,我们安装了两种型号的纳滤膜设备并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两种型号的纳滤膜均由美国Trisep公司生产,材质为PA,型号分别为NF1(NFTS40)和NF7(NFTS80)。  1、纳滤膜的定义及分离原理  1.1 纳滤膜的定义、特点  NF膜早期被称为松散反渗透(Loos

3、eRO)膜,是80年代初继典型的RO复合膜之后开发出来的。可这样来论述“纳滤”的概念:适宜于分离分子量在200g/mol以上,分子大小约为1nm的溶解组分的膜工艺。  纳滤膜的一个特点是具有离子选择性:具有一价阴离子的盐可以大量渗过膜(但并不是无阻挡的),然而膜对具有多价阴离子的盐(例如硫酸盐和碳酸盐)的截留率则高得多。因此,盐的渗透性主要由阴离子的价态决定。  1.2 纳滤膜的分离原理  纳滤过程之所以具有离子选择性,是由于在膜上或者膜中有负的带电基团,它们通过静电互相作用,阻碍多价离子的渗透。根据文献〔1〕说明,可能的荷电密度为0.5~

4、2meq/g.  为此,我们可用道南效应加以解释:  ηj=μj+zj.F.φ  式中ηj——电化学势;  μj——化学势;  zj——被考查组分的电荷数;  F——每摩尔简单荷电组分的电荷量(称为法拉第常数);  φ——相的内电位,并且具有电压的量纲。  式中的电化学势不同于熟知的化学势,是由于附加了zj.F.φ项,该项包括了电场对渗透离子的影响。利用此式,可以推导出体系中的离子分布,以计算出纳滤膜的分离性能。  2、纳滤膜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  2.1 纳滤膜处理饮用水的流程  为增强两种型号膜组件的可比性,我们采用同一流程,即:  原

5、水→10μm保安过滤器→活性炭过滤→5μm保安过滤器→NF7→出水。  原水→10μm保安过滤器→活性炭过滤→5μm保安过滤器→NF1→出水。  其中,10μm保安过滤器用来除去原水中的悬浮物;活性炭吸附可去除水中的部分有机物;5μm保安过滤器用以保证膜组件的安全正常使用。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  2.2 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2.2.1 TOC结果比较  为了研究NF1、NF7两种膜对有机物的去除情况,在相同条件下取原水、活性炭出水及产水率为15%时的NF1、NF7出水水样测定TOC,结果见图1.  图1 TOC去除率比较 

6、 由图1可知,在TOC的去除效果上,活性炭对TOC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仍有一部分未能去除;纳滤NF1对TOC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93.9%;而纳滤NF7对TOC的处理效果不够理想。  2.2.2 色谱-质谱联机分析结果和讨论  取原水,活性炭出水,NF1,NF7出水水样各20L,经吸附、洗脱、浓缩,用色谱-质谱联机分析。GC/MS结果见表1. 原水中检出有机物26种,这些物质中有毒有害物质11种,占水中有机物总数量的42.3%,其中优先控制污染物2种。原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后,有机物去除了17种,新增11种,对其中的9种无去除能力,说明活性炭对有

7、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经过膜处理后,NF7出水检出有机物11种,对致突变物的去除率为75%;NF1出水检出3种有机物,致突变物的去除率为87.5%.说明在三致物质的去除效果上NF1优于NF7.  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大体可这样描述:在处理有机物中性组分时,电的相互影响消失了。对于这样的物料,将根据其分子的大小进行分离,分子量超过200g/mol的组分被完全截留,而摩尔质量较低的小分子则可以渗透。对于有机物料体系来说,以少量测量数据为基础的扩散-溶解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纳滤膜对有机物的分离特性。  2.2.3 Ames试验结果讨论  取原水、活

8、性炭出水、NF7、NF1出水各100L进行吸附、洗脱、浓缩后进行Ames试验.  2.2.4 脱盐率比较  取NF1、NF7进出水水样对其电导率进行测定.  3、结论及建议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